第二章第3-4页
内在的思维需要通过外在的语言表达,可是思维又从何而来呢?想要表达思维,首先应该获取思维,除了“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之外,还要意识到“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这些属性是先民在大脑中对具象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分类、归纳、概括、总结之后形成的对某一类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认识。人们用语言符号把这些认识标识、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语言文字,在我们的文明体系里,就是汉字。因此,可以说 “汉字”作为“符号”背后隐藏的就是事物本质属性,它既是思维成果的呈现,同时也是展开思维的工具。 举例来说,人们看到了杨树、柳树、桃树、枣树、李树等树木,在大脑中抽象出树木的一般特征,形成对树木本质属性的抽象性认识,进而创造一个符号“树”这个汉字表达这个抽象性认识,这个“树”在文字学上是汉字,在语言学上是语词,在逻辑学中就是概念,人类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用概念加以固定。 引自 第二节 从语言到思维
41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