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几个特点
Subtraction
读过 认知觉醒
学习是贯穿人生的重要人类活动。掌握学习的规律,提升对学习这个活动的认知,可以大幅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以下是几个学习的重要特点。
一、停留在拉伸区
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确定自己的拉伸区——也就是踮踮脚就能够到达的那个程度,然后在这个区域学习正反馈最强,最容易获得成就感,激起学习兴趣并坚持下去,同时这个区域难易适中,就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用最专注的状态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进步最迅速。
二、学习的进步曲线
学习这项活动,投入与收益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往往前期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但都收效甚微,但随着投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破了该项学习的“阈值”,进步才会突然加速。但加速到一定程度,就又开始停步不前,甚至有时还会有退步的感觉,但只要不停的投入时间与精力,最终依然会突破平台期(甚至是震荡下降期),进步的列车又再加速。
不明白这个规律的人,看到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得不到预期的回报,做不到一步一个台阶的进步,往往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时机不对、甚至怀疑学习的最初动机,以合理化自己的停步不前,继而合理化自己的放弃,然后放弃努力、停止学习,计划失败。
掌握这个规律后,遇到进度缓慢的情况,信心也不至于崩塌,会有更多的耐心,继续努力,静待花开。
三、深度学习与主动学习
学习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属浅学习,就是常见的做笔记、背诵等学习活动,最高境界就是记忆了所有的知识点。即使背熟了所有知识,这些知识依然是别人的思想总结,和自己未能发生有机结合。
主动学习则不然,他是指把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并加以应用,完成知识变为能力的转化过程,最终发挥知识的应有价值。它分为以下次第进行:
一、把新的知识点关联到自己的现有知识网,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注解、去类比、去发挥、去举一反三这些新知识。不是用老师的逻辑与论述,是用你自己独有的逻辑与论述;不是重复做着对这些知识的论述,是用自己的知识在老师论述的基础上继续往下发展、发挥出新的结论。最终这些新知识成为牵连在你知识网络上的一个个新的知识节点,汇入网络。
二、输出知识,把这些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知识再传授给别人,比如可以讲给别人听这些知识,或者教会别人某项技能。教授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此所谓“教学相长”。无人可教时,也可以假象一个对这些知识完全陌生的读者,你通过给他们写作来教会他们。
三、实践知识。知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提升人的能力、改变人的行为,简言之,知识的意义在应用、在实践。把知识关联到自己的知识网里,并达到可以传输给他人的程度,最终应用在生活或工作中,至此,学习——对于特定知识的特定学习活动,才算真正大功告成。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学习的目的得以实现。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