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7大要点摘要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直想看但直到今天才看完的一本书。
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教师如何教育学生的;一部分是讲教师如何做好家庭工作,以实现家校共育的。
每一条建议都包含着理论与实践,没有太深奥的道理,但都是作者数十年教育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肺腑之言,虽然部分思想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总体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思想与教育举措,放在今天,若是我们的教师(家长)都能做到的,那我们的教育是一定会绽放光芒的。藏在书中的教育细节有许多,其中有一些是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的,总结如下:
1. 阅读。“阅读”两个字在本书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它被苏霍姆林斯基奉为解决许多问题的终极方法。
教师备课费事教学太累?阅读吧!提高知识储备,当你掌握的知识是课本知识的十倍、一百倍时,备课和讲课就会变成小菜一碟,而你在学生面前也会更有魅力,教学成果也会更好。
一些“后进生”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啃课本?补家教?刷题?不,都不是。答案还是阅读,通过阅读提高思考力,理解力,找到学习的兴趣点与驱动力,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优秀的学生,更应该去阅读,去阅读中寻求更深厚更广阔的知识,课内课外结合,融会贯通,是实现全面提升的必要手段。
2. 劳动。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劳动跟阅读几乎一样重要。组织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孩子制定长期的劳动计划,并渐渐让孩子通过劳动自食其力,赚零钱买必要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运用书本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识人与生活——书本知识只是方便求知的快捷手段;劳动,才是求知的目的,是创造生活的手段。劳动能避免懒惰,能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养成独立性、行动力、规划性等各种优秀的品格。
3. 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没有抽象的学生,也即,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没有万能公式。而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要如何才能尽可能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呢?通过组建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是开放的,各年级都可以参加,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参考书,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孩子们自己组织管理,自己寻找项目并解决问题。注意——孩子们需要解决的、讨论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也因此,这些兴趣小组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是真正有现实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很好尝试。
4. 思考与理解。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一再反对死记硬背、刷题、补课等错误的学习方法,强调思考与理解才是记忆的法宝,学习的法宝,唯有学会了思考与理解,学生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才可能懂得如何运用知识。
5. 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反对单一评价机制,他认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是由很多方面构成的,不能以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孩子好坏,或学得好坏。对于孩子,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未能达标,他宁可不给出评价,也不会给孩子评一个不合格——看,多么智慧,多么有爱心的举动!这是父母和老师非常值得学习的——千万不要通过负面评价来毁掉一个孩子的信心!
6. 爱的教育。这里的爱包括两层含义,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②学生对他人的爱。
爱孩子,首先需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信任,信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信任,教育就无从谈起。
爱孩子,就要充分珍惜教师的权威,珍惜孩子对教师的无限信任,不滥用权威。
爱孩子,就要温柔对待孩子,要多鼓励、理解,要设法帮助孩子,而不是吼叫、惩罚。
爱孩子,就会低调处理孩子的错误,懂得为孩子保守秘密,就会尊重孩子。
爱孩子,就要以身作则,通过提升自身修养和智识为孩子引航,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同时,教师(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去爱他人,带孩子通过观察人群,理解他人的内心,去关心和同情那些可怜的人,并给予他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做不光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孩子自身,使他们具备一颗正直、善良的心,避免成为冷漠残酷的人。
7. 制定计划。不是周计划,月计划。父母若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师也是一样,需要为学生制定10-15年的一个宏观计划,并据此规划好一份书单。因为教育首先是育人,而不是完成某本书的知识传授。在这个宏观计划的前提之下,教师再来细化年度计划,学期计划等。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非常值得借鉴的教学与教育建议,如低年级孩子一定要稳扎稳打学好基本知识,要让孩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学习、领悟美、发现规律,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如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他人赋予的——这样的观点至少我并不十分认可。虽然我们要尽可能避免妄自尊大,要参考他人的评价,但有时候也要学会批判性看待他人的评价,而不能完全以他人的评价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否则很可能偏离人生航向,找不到自我。不过,总体上,这本书还是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宝贵建议,对父母和教师都颇具参考价值,是值得好好借鉴学习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