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镈 / 183
秦公镈,春秋早期秦国青铜打击乐器,1978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今宝鸡市)太公庙青铜器窖藏,共三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次,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秦公镈上饰满龙纹,是件名副其实的“龙钟”。 钟在古代是一种乐器,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用钟槌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音高,这些钟组合在一起组成编钟,就可以演奏完整的乐曲。镈钟是钟的一种,体形较大,其主要特征是平的底部开口。 西周礼乐制度中专门规范各级贵族的用钟规模的“乐悬”制度,规定了“正乐悬之位: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即王可以悬四面编钟,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两面,土悬一面。春秋以后礼崩乐坏,有实力的诸侯纷纷僭越,打造超标的编钟。 太公庙青铜器窖藏被发现时共有8件编钟,分别为3件秦公缚和5件甬钟。其中最大的一件秦公缚通高75。1厘米,镈身高53厘米,重62。5千克。缚钟四面的扉棱与钟钮都由蟠曲缠绕的龙构成,它们相互交织,浑然一体。 这套编钟为秦国第六位国君秦武公所铸,镈外侧有铭文135字,记述了秦自接受周王封侯以来,历代秦公顺应天意将秦国发展壮大,自己也要效仿先辈励精图治,令国泰而民安的祈愿。 秦公缚上的铭文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铭文中不仅记录了早期秦国的国君世系,还记载了“赏宅受国”的重要历史事件。秦人先祖最初因替周孝王(就是大克鼎中的那位)饲养战马有功,被封在秦地,成为第一代秦国国君,但彼时秦国地域狭小,只是周的属国。周平王东迁洛阳时,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赐予岐山以西的土地,并正式拔擢为诸侯国。此即为“赏宅受国”。 “赏宅受国”后,秦国开始积极经营西部地区,成为东周时期的强大诸侯国之一,并最终一统天下,在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公缚不愧是一件龙钟,连被称为“舞”的钟体平顶上也填充满交缠的夔龙纹。 引自 秦公镈 / 183
22人阅读
楚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倗季凤鸟尊 / 153
倗季凤鸟尊,西周早期青铜盛酒器,曾一度流落海外,2004年由保利集团斥巨资购回,现收藏于保...
-
倗季凤鸟尊 / 153
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1890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收藏...
-
秦公镈 / 183
-
透雕蟠龙鼓座 / 200
在晋式青铜器中,龙形圆雕并不常见,这几条龙的身体造型可能借鉴了类似莲鹤方壶龙形壶耳或龙...
-
牺尊(上海博物馆藏)/ 205
牺尊侧腹部的兽面纹组合是接近完整的,可以看到在这块纹饰中,兽面仅有面部而无身躯,凤鸟被...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