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徐达传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代务农。朱元璋(太祖)在郭子兴手下任部将时,徐达投奔了他,二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朱元璋离开濠州,率领二十四人往南经略定边,徐达是二十四人中的第一名。此后,在对张士诚、陈友谅和元军的战争中,徐达都功勋卓著。徐达与常遇春联军败陈友谅于九华山下,杀敌万人,生俘三千。常遇春说:“这批俘虏是敌军的精锐,不杀掉是会留下后患的。”徐达坚持不能杀,立即派人去报告了朱元璋;但等到朱元璋得知时,常遇春已经将三千俘虏杀掉一大半了。朱元璋很不高兴,赶快下令把还活着的俘虏全部释放了。从这次事件以后,朱元璋便开始委任徐达统一管束其他将领。
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淮南、淮北被平定,计议要去打张士诚。右相国李善长主张暂缓出兵,徐达说:“张士诚对政务息而待下苛严,大将李伯升等只知道贪求子女钱财,没有什么不好对付的。谋臣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是书呆子,大事糊涂。如让我仗着主上(朱元璋)的威德,率领大军去讨伐他,是可以计日而定的。"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委任他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带二十万水军直捣湖州。鏖战的结果,张士诚兵败于皂林,五太子、朱暹、吕珍投降。湖州被攻克,进围平江。徐达常常派人就各项军事行动去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慰劳他说:“将军谋略勇武超群绝伦,凡事都要向我禀报,这是你的忠心,我是很赞赏的。不过,你奉命在外行军作战,我也不应管束得太严太细,今后只要便宜可行,你就自己拿主意吧,我是决不会从中牵制的。”于此可见朱元璋对徐达是何等的倚重和信赖。徐达破平江,张士诚被俘,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在平江城破前,徐达即已与常遇春约定:“军队进城后,我居左营,你驻右营。”下令将士:“抢掠民财的处死,毁坏民房的处死,擅自离开军营二十里的处死。”由于有了这些安排,平江城破后,平民几乎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从平江班师回来,徐达封信国公;随即又被委任为征虏将军,以常遇春为副,率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徐、常二人一直是朱元璋的左右手,若论才干勇气,是不相上下的,但常遇春长于急进深人,冲锋陷阵;徐达则长于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常遇春每破一城,总难免要杀掉一些人;徐达所到之处,百姓都不感惊扰。所以将士们都乐于追随徐达,朱元璋也常常教导将领们,要他们向徐达学习。
北征大军出动后,进展很顺利。在攻克沂州、峄州及莒、密、海诸州后,又连克东平、济宁、益都,济南被迫投降,再分兵取登州、莱州,于是整个山东被平定。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徐达任右丞相。大军回师汴梁,从虎牢关人洛阳,直逼关。元军各部人关西去,河南归人于明军控制。朱元璋接获捷报,赶到汴梁,与徐达商量要进一步北伐。徐达说:“我军平定齐、鲁,扫荡河、洛,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徘徊观望,不敢出兵拒战;关既克,李思齐、张恩道狼狈奔逃。看来元军声援已尽,士气已十分低落,如果乘势直捣他们的都城,是可以不战而胜的。"朱元璋表示很同意他的看法。徐达问他:“倘若元都被攻克,元主(妥贴睦尔)往北逃走,是否要穷追到底呢?”朱元璋说:“元朝廷的气运已经衰败,即将逐渐归于灭亡,不必再使用军队去穷追!他们出塞以后,我们固守住边境,不准他们再来侵扰就很可以了。”徐达表示一定按朱元璋的意见办。徐达率军北进,经河阴、临清、长芦,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克通州。妥贴睦尔和后妃、太子北逃。明军进入元都,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因拒绝投降而被杀。朱元璋下诏改元都为北平府,命徐达进军取山西;常遇春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克怀庆,跨越太行山攻取泽、潞。这时,扩廓帖木儿引兵出雁门,企图进居庸关反攻北平。徐达对将领们说:“扩廓既然远出,太原便空虚了。我们留在北平的守军,是能够抵御进攻的。不如乘敌不备,直接去打太原,促使扩廓进不得战,退无所守。他若回师救太原,就正好帮助我们实现作战计划。”将领们都说这个办法好,于是出发向太原打去;扩行至保安,果然掉转头来往回走。一天夜晚,徐达派精锐对元军发动突然袭击,扩廓被击溃后逃走,身边仅剩下十八骑。明军攻克太原、大同,一举平定山西。
二年,徐达率领大军西渡黄河,连下鹿台、奉元、凤翔,元将张恩道撒往庆阳,李恩齐退守临洮。将领们都说:“张思道的才能赶不上李恩齐,庆阳的防御能力也不如临洮,应当先把庆阳拿下来。”徐达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庆阳地势险要,守军也精强,不是轻易可以拿得下来的。临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攻占临洮后,人力可助战斗,物产可供军需。大军压了过去,李恩齐如不逃走便只好当俘虏。临洮既被攻占,邻近各那还能守得住吗?"明军于决定先取临洮,经秦州、伏羌、宁远进人巩昌,当右副将军冯胜逼近临洮时,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随后庆阳被攻克,陕西被平定。
三年春,朱元璋委任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道领兵出击。徐达为西路,出潼关,经定西向扩发动进攻;李文忠为东道,出居庸关追击妥贴睦尔。徐达进抵定西后,扩廓撤退到沈儿谷。两军隔沟对垒,扩廓派精兵抄小路击东南翼,左丞胡德济惊慌失措,一时军阵大乱。徐达将敌人打退后,只是杀掉了几名下级指挥官,并没有惩办胡德济,而把他押送回去交朱元璋处理。第二天,整军再战,将扩廓打得大败,俘敌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官员一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骆驼、马匹、杂畜数以巨万计。扩廓奔逃去了和林。
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养子,父子二人都曾立过汗马功劳;他被押送到京师后,朱元璋将他释放了,写信给徐达说:“你不杀胡德济,这就如同从前卫青不杀苏建一样啊!但你难道忘记了,穰直曾是怎样的对待庄贾吗?将军如果已经把胡德济杀掉了,事情也就完结了。如今既已押回朝廷,那就得交大家商议,我也不能不念其以往的功劳哪里还忍心杀他?希望从今以后,将军对乎下将士不必姑息。”明军于取得全面胜利后班师。朱元璋下诏大封功臣,徐达改封魏国公。五年,奉命再征扩廓,李文忠出东道,冯胜出西道,徐达出中道,各有骑兵五万人。这一次出征与上次出征大不相同,李文忠战败后撤,徐达也被扩廓击败,死亡数万人,只有冯胜一路打了胜仗。因为徐达在以往的历次重大战役中都立下了大功,朱元璋对战败的责任未予追究,没有处罚徐达。
徐达自从追随朱元璋以后,几乎每年都是春天奉命出征,冬天奉命返回,回来便交还上将印,休息了一段以再重新出征。朱元璋经常同他以兄弟相称呼,徐达则越是得到宠遇,便越是处处谦恭谨慎。朱元璋曾对他说:“徐兄有大功劳,但还没有一所好房子呢,把我的旧邸赐给你吧!"所谓的旧邸,乃是朱元璋称吴天时的住处,徐达再三表示辞让,不敢当。一天,朱元璋和他一起到了旧邸,故意把他灌醉,然后命人用被子蒙住他的头,抬进去把他安放在正寝位置上。徐达酒醒后,大为惊慌,赶快跪到台阶上,连呼“死罪”。朱元璋见他急成了那个样子,内心不胜欢喜。于是命人在旧邸前新盖一所宅第让徐居住,题名为“大功”。
十八年二月,徐达逝世,年五十四岁,追封中山王;明代功臣庙内所悬挂的画像,徐达位居第一。
徐达为人,语言少而思虑精,带兵打仗,军令如山,说一不二;但平时在朱元璋面前,却恭谨逊好像说不出话来似的。他善于抚爱士卒,能与下属同甘共苦,所以手下人都愿意为他出死力,攻无不克。他很注意军纪,不准骚扰百姓,他的部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很少遭到苦害。每次得胜回朝,总是坐着一辆小车,不见任何资财;回来后便邀请一些读书人去谈古说今,自己也如同一位者。朱元璋曾经称赞过徐达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回,不居功,不骄傲,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忠诚,没有瑕疵,正大先明有如日月,大将军(徐达)一人而已!”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