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咨询
显然,你的自我洞察 力和情商都在提升。 你觉得,刚才回答我 问题时,你处于什么 自我状态? 引自 089 - 第四次咨询 呃,肯定不是“父母状态” 也不在“儿童状态” 是否还存在另一种自我状 态?在其中时,你更像个 大人,更像当下的自己。 没错,确实有这么个 状态。你自己发现了, 非常棒! 引自 089 - 第四次咨询 我们称它为“成人状态”。 加上它,就形成了自我状态 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 成人、儿童状态。 这个三位一体也代 表了人格的结构。 引自 089 - 第四次咨询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刻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被脑子里父母的声音驱使,也不被童年的情绪围困。 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 状况,基于事实采取行动。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既然如此,是不是“成 人状态”比另两个状 态更重要? 不是,成功的人生里三种 状态都必不可少。它们都 演化了干百年,每种状态 对生存都有价值。 但是只有在“成人状 态”里,才能学到关 于自我的新知识。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你确定吗?在“儿童状 态”或“父母状态”里 就学不到东西吗? 是的,我认为不行 但原因不同。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童年的感受,再现童年的情形,好的坏的都有。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这些都来自过去,你学不到任何新 的东西。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在“父母状态”时,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你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迫切想证明给别人看。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也无法吸取新的知识。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所以只有在“成人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是的。只有在那时你才能思考当下,评估自己,或者倾听别人而不马上驳斥—一虽然这很难。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我不“知道”你该怎么做,咨询是为了让你自己找到答案。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学习很难,是因为需要许多刻意的思考。但我们在父母或儿童状态时,几乎不用思考就知道要怎么做,像在演戏。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比如,有人很会演一个叫“生气鬼”的角色。遇到适合他演的场景,他总能瞬间切换到愤怒的音调,自动筛选出合适的台词,演出一个近乎完美的“生气鬼”。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而频繁出演这个角色也使他越演越传神。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你是说,愤怒的人故意选择了这个角色?难道不是有人让他们愤怒吗?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没人能强迫我们产生什么感受,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愤怒或悲伤。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里,他们把铃声和喂食相关联,可怜的狗听到铃响就会自动流口水。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和实验里的狗一样,我们遇到反复经历的情境,不经大脑就会做出情绪反应,这是无法避免的。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这不就是我一直说的吗? 如果是无法避免的,那就 不是我的错。 你不能怪我得了 抑郁,这不公平!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那么,你这段时间的不快乐该去怪谁?是谁让你情绪那么坏?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第一个要怪老獾,然后是河鼠,鼹鼠也得怪。他们曾经那么可怕地对待我!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后来你让我明白,是父母待我的方式让我变成现在这样,所以我也要怪他们!我这悲惨的人生啊!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蛤蟆,你现在走到 了十字路口,你要 选哪条路? 一个选择是,你要 为自己的不快乐继 续责怪别人。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我知道剩下的选择是什么,你想让我责怪自己。我不要!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这不是我要说的选项。责怪 是人处于“儿童状态”里的 表现,一个处于“成人状态” 的人会有更恰当的做法。 相比责怪,负起责任 听着如何?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你是说,我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还包括你的情绪,这才是成年人会做的事。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如果你为自己的 行为和情绪负责, 就会认识到你有 自主权。 你有力量来改变 处境,也有力量 改变你自己。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那我的父母呢,要怎么做才能弥补我?他们都已经去世很久了。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原谅他们。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我一直在努力理解你的过去如何造就了今天的你。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这次面谈中,苍鹭提到了人格的结构。人格(personality)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美国心理学家埃瑞克·伯恩创立的沟通分析理论以自我状态模式来描述人格,认为人格是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的三位一体。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苍鹭把人的许多情绪和行为比作演戏,这同样来源于埃瑞克·伯恩提出的“人生剧本”概念。伯恩认为,每个人年幼时就在潜意识中为自己写好了一生的剧本,之后的生活便是在践行剧本中设定的角色。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 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它所引起的既有生理反应也有情绪反应。巴甫洛夫有时也把条件反射称为心理反射或信号反射。 引自 135 - 第六次咨询
42人阅读
豆友275847249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089 - 第四次咨询
几年前我沉迷汽车,发生了严重的 车祸。獾带着河鼠、鼹鼠来劝说我。 他把我单独拉到吸烟室一...
-
第五次咨询
早上好,蛤蟆, 你感觉怎么样? 简直糟透了!你绝不会 相信昨天发生了什么! 蛤蟆把獾的突然...
-
第六次咨询
-
第八次咨询
上一次回顾人生故事对我很有帮助! 我可以把人生连成一个剧本来看了,分析前后剧情之间的关系...
-
201 –第九次咨询
我们依次去看这四个人生坐标,然后讨论 人们在其中会玩哪种心理游戏。 这代表一个人的行为态...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