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Jackie (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美)
从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在邓艾、王濬两件事中,代表西晋官僚机构的“有司”完全站在偏祖钟会、王浑的立场上,成为激化矛盾的重要因素。这恐怕正是因为构成西晋官僚集团的主体是曹魏功臣的后裔,他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权势网络与利益诉求,而作为异质力量的邓艾、王濬与钟会、王浑争功,触忤了这一群体的利益,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要将其陷之于罪,防止其借助军功上升至权力核心。“二士争功”这样戏剧性的事件第一次发生或可归于偶然,但短期内的重演无疑反映出司马氏集团中结构性的矛盾,至少是一种“结构化的偶然”。借用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一切重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闹剧”,预示着西晋王朝难以摆脱的宿命。 引自 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34人阅读
Jacki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节 高平陵之变发微
总体而言,这些曹魏老臣在高平陵之变后并未获得重用,境遇与曹爽专权时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
-
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在此情形(司马昭弑君引发的强烈道德舆论压力)下,司马昭只有建立不世之功,才能稍稍摆脱弑...
-
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
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同样我们可以发现,在呼吁给邓艾平反的朝臣中,或是其旧部,或是出自蜀汉,这些人在西晋政权...
-
第四节 受成之主:泰始年间的政治特质
〔2〕 在某种程度上,司马炎的经历与曹丕不无相似之处。福原啓郎认为司马炎武帝的谥号名不副...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