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阿拉伯人凭借在北印度洋和中国南海延续数百年的贸易行为,让他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并不亚于为这条商路提供最多商品的中国。与此同时,随着阿拉伯帝国向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扩张,伊斯兰信仰成功地在伊朗高原以北的大中亚地区传播。这就造成这样一个现实:如果已经基督教化的欧洲人再想获取来自中国以及整个亚洲的奢侈品,无论是走海路还是陆路,必须经由穆斯林商人转手。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在奥斯曼帝国尚没有拿下君士坦丁堡时,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开始尝试从大西洋方向寻找新航路,绕过北非、西亚以及中亚,前往富庶的季风区进行贸易。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不是欧洲探险者热切希望获得的商品,黄金和香料才是水手们的最爱。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天然香料指的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香成分物质。这些香成分物质可以刺激味蕾或者嗅觉,让人感觉到愉悦。地中海世界很早就使用香料,古埃及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香料,古埃及人会用香料制作香水、食物、药物,包括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熏香。最为人所知的使用场景出现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埃及人会大量使用“没药”等香料,以防止尸体腐败。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普通人熟悉的香料场景是用在食物上,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种类繁多的香料会被磨成粉末状,然后混合在一起,与各种食材炖煮制作成咖喱。对于热带地区的人类来说,过高的温度会严重影响食欲,有了香料加持,食物会变得更加可口。 大多数香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而这些能够产生芬芳物质的植物,绝大多数来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以说,水热资源越丰富的地方,生物越具有多样性,越容易生成更多的香料。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和东南亚地区能够奢侈到用各种香料混合在一起制作咖喱这种食物。 亚历山大大帝及其手下将领在东地中海与印度之间建立的一系列希腊化国家,让香料得以通过常态化的贸易行为输入地中海周边地区。在地中海世界进入罗马时代后,得益于罗马的强大,我们会看到,在古罗马人的生活中,香料已经成为必需品。即便是驻扎在不列颠的普通罗马士兵,也能够享受到丁香、黑胡椒等来自亚洲的香料。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小小的香料在历史上展现出的影响力,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需求是可以被创造的”,那些容易让人成瘾的东西,尤其容易创造出市场。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而当一种商品能够对经济、政治生态造成重大影响时,意味着它在这一阶段将成为影响人类世界的地缘要素。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人类在每一个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动态地观察哪些商品阶段性地成为地缘要素,有助于找到人类在不同时期的矛盾焦点。比如作为工业时代血液的石油,在自然经济时代显得无足轻重。而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芯片比其他任何一种商品,都更容易引发一场战争。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在整个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都被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情况下,欧洲人如果想通过海路绕过这条贸易封锁线抵达印度和中国,他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向南绕过非洲。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最早做这一尝试的欧洲国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西侧的葡萄牙,看看葡萄牙与大西洋相接同时被西班牙完美切断与大陆其他国家联系的位置,你就应该理解葡萄牙人为什么有动力和条件做这种尝试了。理论上,葡萄牙人只要沿着伊比利亚半岛和非洲的大西洋岸线南下,便能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之后只要绕着这个非洲之角,就能够进入印太地区。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由地中海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向南探索非洲西海岸的尝试就已经开启。非洲的西北边缘横亘着阿特拉斯山脉,这条略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山脉,能够为非洲西北海岸带来500~1500毫米的降水。这些降水不仅可以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在撒哈拉西北端的生存奠定基础,也让那些从地中海驶出的古代商船有可能沿非洲西海岸去探索非洲的尽头。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撒哈拉沙漠是一条从大西洋延绵至印度洋的沙漠带,其南北纵深达到了1300~1900公里。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位于西撒哈拉西北海岸、阿特拉斯山脉西南方向的博哈多尔角,是大航海时代前欧洲历代航海者所能抵达的最南端。航海者看到博哈多尔角,也就意味着进入被撒哈拉沙漠完全覆盖的海岸线。这种绝望感让古代地中海航海者将博哈多尔角称为“死亡之角”“世界的尽头”。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人类最大的恐惧源自未知。葡萄牙人之所以敢于尝试突破死亡之角,寻找新的世界尽头,是因为他们和西班牙人一样,是“收复失地运动”的一员。在与伊斯兰政权长达数世纪的博弈与贸易过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比欧洲其他任何国家都能真切感觉到,撒哈拉以南有一片能够出产黄金的土地。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葡萄牙海军甚至还在1415年攻占了穆斯林在西北非最重要的港口——直布罗陀海峡之南的休达港(今为西班牙属地)。这意味着阿拉伯人将没有可能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去干扰欧洲人在非洲西海岸的探索行动。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这个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欧洲强国,更热衷于在地中海和欧陆争霸。相比西班牙,只拥有大西洋海岸线且被西班牙切断与欧洲大陆联系的葡萄牙,如果不想成为西班牙的附庸甚至一部分,唯有冒险开辟新航线这一条生路。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1420年,在休达之战中从穆斯林俘虏和商人口中明确知晓金盐之路的葡萄牙恩里克王子,向葡萄牙国王和罗马教廷请命,成为为欧洲开拓新航路的领导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恩里克王子派出的探索船队终于突破了西撒哈拉那片荒芜的海岸,抵达了非洲西海岸的另一个标志性海角——佛得角(今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所在地)。抵达佛得角,标志着葡萄牙人就此进入一片生活着大量黑皮肤原住民的热带草原海岸。基于这一特点,葡萄牙人将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地区命名为几内亚,意思为“黑人的土地”。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对于葡萄牙和整个欧洲来说,从博哈多尔角到佛得角并不是把死亡之角的概念南移,而是代表着打开希望之门。香料、谷物、象牙、黄金乃至可以被贩卖充当奴隶的原住民本身,都能够为葡萄牙人带来丰厚的利益。这意味着即便再无官方的支持,葡萄牙商人们也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沿非洲西海岸线探索,直到到达这片大陆的最南端。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成功突破西撒哈拉那片沙漠海岸后,葡萄牙人在黑非洲西海岸的探索行动又持续了40多年。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非洲最南端经历过一场风暴后,意外发现海岸线开始由南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沿海岸线航行一段距离后,迪亚士确认他已经找到非洲最南端的陆地,并将这个海角命名为风暴角。在他回到葡萄牙复命之后,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认为这一发现意味着葡萄牙打通了通往印度和中国之路,遂将之改为好望角。 由于在这场风暴中船队遭遇了重大损失,迪亚士本人并没有进入印度洋。9年之后(1497年),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受命带领一支由4艘船组成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并最终抵达印度西海岸。伴随着好望角航线的开拓,西方终于不再需要依靠它的对手传递来自东方的商品和信息。 在随后的时间里,凭借贸易和武力,葡萄牙人在非洲东海岸、印度、马来群岛地区乃至中国澳门布设了一连串贸易据点,并且经由教皇的认证,将整条航线所涉及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现在人类所看到的世界格局在运行规律上有如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放大版,而欧洲所代表的西方又是世界格局的塑造者,葡萄牙人那条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串联起来的贸易线,有学者称为“世界的发现”。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葡萄牙人的发现不光为欧洲找到绕过传统陆地、海洋贸易通道,直连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新航路,更让由欧、亚、非三洲所组成的旧大陆概念变得清晰和完整。如果想寻找一个比这个意义还大的地理大发现,那只能是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了。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在历史书中,哥伦布被标注为“意大利航海家”。这个疯狂探险家更准确的身份是热那亚人。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蛮族所拆分后,意大利半岛作为旧帝国的中心,有两个特别的属性被保留了下来:一个是由罗马教廷所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属性;另一个则是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国家所保留下来的海洋贸易属性。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而在葡萄牙人打通新航道之后,在拥有整个欧洲最熟练航海经验的意大利航海者中,已经有人意识到地中海时代即将谢幕,大西洋才是对外贸易的希望所在。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伦布就是其中的代表,此时意大利正在经历文艺复兴的思想启蒙运动。很多人相信人类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球形。对此深信不疑的哥伦布认为,除了像葡萄牙人那样绕过非洲去往印度以外,还可以径直向西横穿大西洋,以中国及日本为目标,开拓新的航路。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最终接受与哥伦布达成合作意向的是,既有地理优势又有足够动机与葡萄牙竞争的西班牙。这次合作所产生的直接成果,便是新大陆(具体来说是加勒比周边地区)的发现。一个广为人知的错误是,哥伦布认定他已经抵达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考虑到自己眼前的一切,与《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中国相去甚远,但气候上与传说中的印度一样,同属热带地区,哥伦布相信他所登陆的大陆应该是印度,并将新大陆的原住民命名为印第安人。以至于日后欧洲国家在描述真正的印度时,不得不将之称为东印度。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要知道,纬度过高的欧洲之所以有机会成为一片文明之地,根本原因在于其恰巧处在一条位于北纬35°~65°之间的西风带中。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西风在滋养欧洲的同时,也让欧洲人难以借助风力进入大西洋腹地探索。需要说明的是,在人类的奇思妙想下,通过高超的操作技巧以及让帆船的航迹呈现Z字形,帆船是可以实现逆风航行的。只不过这种航行方向显然是低效并用来应急的。仅仅依靠如此低效的航行方式,去挑战一片未知的海洋,依然会让乘坐帆船横渡大西洋的想法看起来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葡萄牙人的前期探索,为哥伦布的冒险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大气在不同的纬度遵循着不同的环流方向。探索这些环流的规律,以及利用它们进行远洋,能够让帆船时代航海者的远航成为可能。与位于西风带不同的是,大西洋在纬度较低的北纬5°~30°区间盛行的是东北风。由于这股东北风会有规律地在这个区间南北移动,帮助人类完成横渡大西洋的贸易,在西方被称为信风。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葡萄牙人对死亡之角和西撒哈拉海岸的突破,让欧洲人有机会借“东风”前往大西洋腹地探索。于是人们看到,哥伦布和后来往来于大西洋两端的航海者会遵循一个基本的航行规律:先从欧洲出发,沿海岸线航行至盛行东北信风的非洲海岸线,然后再向西借助东北信风抵达美洲,最终从美洲东北方向切入西风带回到欧洲。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条连接新、旧大陆三角形的航线,日后还催生了著名的三角贸易。前往美洲的贸易者会先前往非洲,用欧洲制造的产品换取奴隶,再将奴隶送往美洲的种植园,然后将美洲的农产品带回欧洲。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尽管三角贸易因为浸透黑奴的血泪而被后人诟病,但客观上不得不承认,欧洲人成功地利用他们探索出来的地理知识,在数百年间打造了一个可持续的贸易循环系统。 引自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293
39人阅读
WYC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十七章 通往中国之路
以结果论英雄的话,我们会发现当下的人类世界实际只剩下四种主要文明形态——基督教文明、伊...
-
第二十八章 阿拉伯文明的传播
在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前,包含埃及在内的大新月沃地被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萨珊帝国所征服(简称...
-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
第三十章 拉丁美洲与美洲文明
在哥伦布为西班牙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两个天主教国家于1494年在罗马教廷的主持下,在大西洋...
-
第三十一章 打开“现代”之门
很多人在回首自己的一生时,会寻找一个关键节点,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不成熟”与“成熟”两个...
> 查看全部2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