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的观后感
「我们所沿袭和承载的有关爱情、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社会风俗等各类观念,都具有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是指这些观念的产生既不是神意,也不是绝对真理,它们都有具体的成因:或是特定时代经济状况造成的结果,或是特定时代政治原因的反映,甚至还携带着既得利益群体的意志。这些本身带有局限性和特定性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俗,却被不合时宜地传递到已然改变的新时代,被不公平地施加于所有人的头脑之中。然而,被具有相对性的道德规范和风俗观念所控制的人们,却以为那就是神意,就是颠扑不破、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 这几乎成了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必须经历的精神禁锢。时代要发展,人们要获得精神的自由,实现自我的拯救,就必须穿越 这重重迷雾」
「一个女人只有生下孩子,人生才是完整的。”这种无声的规训直到今天也没有灭绝,甚至被很多女性自觉遵奉。」——再不生就来不及啦,一问才三十不到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都被关在了闺房之中。人们借助美德的旗帜,告诉女性什么是对的,并压制她们对于世界的好奇,禁止任何形式的对外探索,从而把女性教化得无知无识、愚不可及,甚至将其美化为“无才便是德”。」——记得很小的时候可以出去疯玩,后来就被禁止了
「罗素认为,在婚姻、家庭甚至育儿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跟人类的“性羞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在家庭层面,“性羞耻”都被无声地传递,在东方或是西方都出现了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的禁欲现象。罗素认为,“性羞耻”无论是对婚姻关系、家庭育儿,还是对女性意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谓人类的伤害之源。…“性羞耻”的最大受害者是女性群体。“性羞耻”是跟“贞洁观”紧密联结的,甚至可以说,让女性持有“性羞耻”,是保证她们遵循“贞洁观”的重要手段。因为“贞洁观”是来自男性群体的一种外在要求,如何让这种观念内化为女性群体的自觉追求,除了东西方共用的各种贞烈表彰之外,培养“性羞耻”是最普遍的教化手段。……其二,“性羞耻”的控制对象从女性蔓延到男性,社会普遍性的“禁欲”现象出现了。这种现象在东方和西方社会都发生过。“性羞耻”让男性出现了和女性一样的自我压抑和否定,无法面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甚至产生自卑和自我不洁的意识,从而造成自我心理的扭曲。……这造成了男性常见的群体心理:面对具有诱惑力的女性,他们既被吸引,又难掩鄙视之情。而这类女性在西方常常被视为女巫或女妖,在东方则被视为红颜祸水。这种扭曲的性心理,甚至会被带进婚姻生活。一个对性有羞耻感的男性,很难从容又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妻子,他不是表现为冷淡,就是表现为粗暴,最终损害家庭的幸福。……其三,“性羞耻”也会伤害孩子。出于“性羞耻”的群体心理,社会和家庭都会对性知识避而不谈,讳莫如深。……人们用谎言遮掩关于生命真实来源的知识,对下一代屏蔽所有关于性的信息,甚至涉及性知识的医学普及书都会被认为是淫秽的。……事实上,对于性的无知和愚昧,只会助长人旺盛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又没有办法用正当的方式满足,因此,很多扭曲病态的性心理和性行为都会被激发出来。」——现在依旧
「在《婚姻与爱情》中,罗素指出,要想帮助人类不再沉迷于情欲,真正该做的不是把它打入牢狱、贴上有罪的标签,而是恰如其分地赋予其合理性。人类可以像对待食物一样对待性。」——正视 “性”
「婚姻是更加严肃的事情。它是一种制度,通过生育后代,它成为各部分紧密交织的社会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丈夫和妻子的个人感情。浪漫爱情应该成为婚姻的动机,这也许是好的——我认为这是好的,但应该理解的是,使婚姻幸福并实现社会目的的爱情,并不是浪漫爱情,而是更亲密、更深情、更现实的东西。」——幸好后面有说折磨的家庭不如离婚更好
「是成年人的假正经造成了儿童的龌龊。」——比起他对婚姻的看法,我真的更喜欢他对性的言论
「在现代世界,爱情还有一个比宗教更危险的敌人,那就是工作和经济成功的信条。」——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问题走来了
「如果爱情只是占有,那么它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与只是为了金钱的工作没有高下之分」——是吗,我可一点不想工作
「在婚姻中懂得平等地对待对方,也平等地对待自己。」——好的,知道归知道
「越是文明的人,似乎越不容易从一个伴侣身上获得终身的幸福。……一般来说,在人与人之间差异最小的地方,婚姻最简单。」——想的越多,期待越高,当然问题越多
「文明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是有可能幸福的,但必须满足很多条件。双方必须有一种完全平等的感觉,不得干涉对方的自由,必须有充分的身心亲密,必须有共通的价值标准。(举个例子,倘若一个人只看重金钱,另一个人只看重工作,这是致命的。)如果满足了上述所有这些条件,我相信婚姻将是两个人之间最好、最重要的关系。」——不如朋友
「孩子从一种生活来源变成了一种经济负担。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了解避孕用品,出生率开始下降」——从生钱工具变成了花钱机器,自然要考虑考虑
「没有爱,孩子会变得身体瘦弱,神经质,缺失安全感;但没有正确的爱,孩子同样难以健康地成长。」——身心健康
「如果一个父亲起不到实质的作用,还不如没有」——很赞同,母亲同理
「认为孩子必须有父亲,是很盲目的看法,一个不能带给孩子积极影响的父亲,在罗素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留在孩子人生中的。 此外,还有缺失公正的爱。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假如父母不能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子女,对孩子的成长也会有很坏的影响。」——绝对的公平还蛮难的
「纯粹的父母冲动是一种照顾孩子的冲动,而不是向孩子索取爱的冲动」——那可太要命了,没有回馈好累的
「管理型的人(若非如此,他们就得不到他们占据的职位),他们可能特别倾向于把人类看成某种建筑的材料,而不是他们本身的目的。此外,管理者总是喜欢一致性。一致性有利于统计和分类,如果这种一致性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存在大量的他们认为理想的人类。因此,交给机构摆布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千篇一律,而少数不符合公认模式的孩子不仅会受到同伴的迫害,也会受到当局的迫害。这意味着许多极具潜力的孩子会受到骚扰和折磨,直到他们精神崩溃。这意味着成功被驯服的大多数孩子,会变得非常自信,非常容易迫害他人,对任何新的思想都非常不耐烦。」——这段话真的很喜欢
「传统道德的作用始于童年时期强加的禁忌。……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与性相关的事物产生了一种深刻的负罪感和恐惧感。」——唉,小时候留下的影响很难改变的
「如果我们的性观念是理智的,那么我们应该支持大学生尝试暂时结婚,但不生孩子。」——现在的谈恋爱?
「有些人的祖辈曾经在巴尔干或波兰的村庄里随着笛声跳舞,而他们自己整天坐在办公桌前,坐在打字机和电话中间,神情严肃,自命不凡,毫无价值。他们的逃避方式是在夜晚喝酒,听一种全新的噪声,他们自以为找到了幸福,却只找到了一种疯狂的、不彻底的遗忘,忘掉那些钱可以生钱的绝望循环。为此目的,他们借用了人类的躯体,而灵魂早已被出卖为奴隶。」——会说多说
「良好的生活不可能建立在恐惧、禁令和相互干涉自由之上。如果不需要这三者就可以实现忠诚,那当然是好的,但如果需要这三者才能实现忠诚,那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对于偶尔出现的错误,少量的相互宽容会更好」——所以童话才受欢迎啊
「从孩子的视角看,解除婚姻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更糟糕的事情还有抬高的嗓门、激烈的指控甚至暴力的场面,许多孩子在糟糕的家庭中经常面临这些场景。」——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折磨自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