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主义国际
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1957-1972)【台湾学者将其译作“造势主义”】
1957年在意大利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宣告成立情境主义国际成立。情境主义者就是从事于建构情境的人,他必须“从事建构情境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组织的成员希望发动城市中每日生活的革命,来取代资本主义的景观社会。
情境主义国际是20世纪中后期欧洲非常重要的一波社会文化思潮,它既是直接影响欧洲现当代先锋艺术和激进哲学话语的重要思想母体,也是《景观社会》一书的直接实践母体。在法国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中,作为一种批判的艺术观念,情境主义在西方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成为所谓的新型“文化革命”的战斗气质。
“情境主义者不是等待一个遥远的革命,而是彻底改造当下的日常生活。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和变换社会的结构是同一件事情。通过自我解放,可以改变权力关系,从而改造社会。” 因此,他们试图建构情境以打破常规,以此使人们摆脱他们思考和行动的习惯性方式。这些拒绝的姿态被认为是创造性的表征。“情境主义国际的任务是向大众澄清他们 无意中所做的事情。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希望能在革命进程中起到催化 剂的作用。” 他们坚持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地和有意识地参与到对生活每一时刻的重新建构的行动中来。
*建构情境(constructed sitiuation):由一个统一性的环境和事件的游戏的集体性组织所具体而精心建构的生活瞬间。
*整个情境主义的观念都不同程度地基于葛兰西的批判逻辑: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控制不再是外部的强制力量,而是建立在认同之上的一种文化霸权,在此,这种霸权就体现为景观。(参见[美]凯尔纳:《鲍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大宝没在学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情境主义国际
-
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2024.12.16)
马克思所指认的市场交换中已经颠倒为物与物关系的人与人的劳动关系,也被再一次虚化,成为商...
-
集中的(concentree)景观、弥散的(diffuse)景观、综合景观
集中的景观:“集中的景观物主要归属于官僚政治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技术而言,所谓的集中的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