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四王
王:好吧。我们看王翚1664年画的手卷《仿巨然山水》。 徐:这是他三十几岁画的,在1660年画的《仿黄公望山水》看起来非常近似王鉴,其实翻阅Roderick Whitfield这本In Pursuit of Antiquity,。就可以看出王翚笔墨如何逐渐变硬。……… 就像许多大艺术家一样,成名之后他的笔墨也就渐渐地硬了,作画变成一种野心。我想您的说法一针见血:王翚的成就是综合宋代传统之大成,但这个大成被他笔墨的质量损坏了。1713年画的手卷中有不得了的结构以及动、静的布置,令人印象深刻,显然是受到赵伯驹的影响。 王:是的。我景仰王翚,可是他不是我喜欢的大画家。 引自 第十一篇 四王
33人阅读
freesi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篇 绘画外在的判断标准、一些主要的皴法
无笔迹 徐:请等一下,郭熙曾说过“无笔迹”的啊! 王:这正是好笔墨的定义。 徐:请您再说一...
-
第四篇 p77
用笔 徐:请您讨论用笔。什么是好的笔墨?什么是差的笔墨? 王:画中的好笔墨就像歌唱中的好...
-
第十一篇 四王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