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风的世纪
这样的说法使我感到困惑,尤其里卡德一度献身科学研究,也曾在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雅各布的实验室工作过。 有天早晨他说道:“什么是科学,不就是对真相的实证追索吗?佛教不就是两千五百年来对心神本质的直接观察吗?一位喇嘛曾经告诉我,西方科学所创造的所有重大贡献,都局限在人生的次要需求上。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活到一百岁,为失去一根头发、一颗牙齿而担心受怕。佛教徒则花上一生的时间去试着理解存在的本质。欧洲的广告牌展示穿着内衣的青少年,西藏的广告牌则是玛尼墙,有祝祷文刻于石上,为众生祈福。” 里卡德解释道,佛门之路的本质浓缩在苦集灭道四圣谛中。众生皆苦,但佛陀的意思并不是在否定生命,只是说可怕的事必然发生。邪恶也并不特别,而是事物存在秩序的一部分,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或者称做因果。引发痛苦的是无知,佛陀口中的无知不是指愚蠢,而是人类我执无明的安念。第三谛,也就是灭谛,揭示我们能够克服无知。而第四谛也是最重要的圣谛,道谛,则勾勒出修行方法,告诉我们只要能恪守中道,就能远离一切痛苦,并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觉悟。这个目标并非避世,而是避免为世界所奴役。修行的目的不在于消除自我,而是消灭无知,并揭露真实的佛陀本性。本性是被埋起来的珠宝,在众生间闪闪发亮,等待着被发掘。简言之,佛陀的垂示,无非就是提供通向证悟的地图。 引自 第5章 风的世纪
3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