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到腻味的善良
善意看似是对他人的好意和照顾,背后却往往隐藏着一种留意、一种警惕,甚至是对他人的一种监视。
想要为别人好,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冒犯、更不像为别人好的了。很难相信一个人真的会为别人处处着想,或者说真的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善良的特性在于:它是善意的,它是人在天真本性的促使下想要为别人好。但这也是它让人不悦的地方:除了亲切,除了好意,除了热心,它什么都不是。
善良,其精神很可嘉,想法很乐观,它不强调人类任何的缺陷,也不揭露我们在时间面前的无力,更不会指出我们的悲观主义倾向。
善良深深扎根在一片“善土”之中,乐善好施。可这一切都太亲切了、太好了,太多所谓的善意了。
而这也恰是对善良围追堵截的矛盾之处,善良被排斥,并非是它本身允许或不允许我们做什么,而是它展现出来的一些东西。在有些人看来,善良完美地象征了那些黏腻的、童话般的美好感情,甜蜜到让人反胃。
一边想要为别人谋福利、关心他人、宣扬共情和倾听,一边又抗拒善良这个概念,当下社会的这种伪善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除了想找一个替罪羊之外,对善良的批判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天真,正能量的反感。
1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