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76
在政治上,士人既无法逃脱皇权的控制,也不能摆脱官方意识形态的压迫,只好转向社会发展,另寻一条实现儒家理念的道路,期待“觉民行道”,改造民众,创造新形态的知识群体,和士人共同成为道统的承担者。如王阳明独创心学,提倡“致良知”,等于开放“理”的意识形态,不再让士人垄断儒家经典话语权,让人人都能拥有一条认识“天理”的专属路径。可是,王阳明及其门人呼唤民众觉醒个体意识,使官方意识形态(官方朱子学,即通过明朝有意剪裁的程朱学说,如八股取士时所用的经注范本)出现缺口,也使名分礼秩的约束力不再有效,出现社会失序的状况。可以说,鼓舞民众发展个体意识,正是阳明学得以迅速扩展的原因之一,也是它被朝廷打压成伪学的主要原因。社会失序的情况,更加深了礼法崩解的危机,士人群体又因皇权强大、丧失“为王者师”的理念,道德与行为失范,不愿同流合污者,宁愿被视为异端(如李贽),公然脱离官方意识形态,也不愿再入仕途,随波逐流。士人对政治的疏离,意味着明朝用来连接中央与地方的纽带(士人)断裂,控制地方的能力越来越弱。 引自 四、从道不从君:言官的道德危机 / 364
9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