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存21
无论你是受害的国家、受害的少数群体或受害的个人,表现出来的几个基本心态是一致的。 * 受害者的基本心态 心态1:否认自己是受害者这一事实 这是一种殚精竭虑的心态,你必须花费许多时间,把明显的、压抑的愤怒搪塞过去,假装对事实熟视无睹。受害者群体中,情况略好于其他成员的少数人,通常具有这种心态。他们害怕承认自己是受害者,担心失去已有的特权,鄙视不如他们的同胞,被迫为后者的痛苦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们的心态大抵如下:“我成功了,因此我们显然不是受害者。其他人懒惰(软弱或者愚蠢),他们不幸福是咎由自取。看,这么多机会摆在他们面前!” 抱有第一种心态的人,如果感到愤怒,多半是针对其他受害者,尤其是那些想谈论受害情况的同胞们。 第一种心态的基本模式:“否认你的受害者经历。” 心态2:承认你是受害者这一事实,但将之归咎于命运、上帝的旨意、生物学的支配(比如,在女性案例中)、历史必然、经济学、潜意识的因素,或者任何其他强势的舆论。 在任何一种情形中,既然受害是大势使然,而非你自己的错误,你就不必为沦为受害者而自责,也无需有所作为。你甘心放弃,逆来顺受,或者你选择对抗,揭竿而起。但你自己都会觉得反抗既不明智,也不道义,你注定会失败、受罚。谁能搏胜命运(上帝的旨意、生物学规律)? 注意: 1.第二种心态置换了压迫的真正根源。 2.由于假的根源庞大无边,模糊不清,而且难以改变,你就得到了一劳永逸的借口:没有必要改变它,也没有必要弄明白你的处境(比如,气候)有多少不能改变,又有多少可以改变,没有必要澄清习惯、传统或者你自愿成为受害者的心态,到底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3.愤怒也会被表现出来,还有嘲讽,既然受害者个个都被视作低人一等。愤怒或嘲讽会指向受害的同胞,也会指向自身。 第二种心态的基本模式:获胜者/受害者。 心态3:承认你是受害者这一事实,但是拒绝承认这个角色一成不变。 比如:“看我遭受的一切,这不是命中注定,不是上帝的旨意。我不认为自己注定就要当受害者。” 换言之:你区分了受害者的角色(多半诱导你寻求没有必要的自我牺牲)和导致你成为受害者的客观经历,进而可以判断,通过努力,这些客观经历能够得到多少改变。 这是一种充满活力而非凝滞的心态,通向下一种更积极的心态。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味愤怒,改变不了自己的境遇,就可能退回到第二种消极的心态中。 注意: 1.在这种心态中,压迫的真正根源首次得到说明。 2.愤怒可以指向压迫的真正根源,能量则被导引成建设性的行动。 3.你可以做出切实的决定:你的处境有多少可以改变,有多少改变不了(你不能让雪停下来,却可以停止抱怨雪为一切祸事之源。) 第三种心态的基本模式:弃绝受害者的角色。 心态4:成为超越受害心态的创造者。 严格说来,第四种心态不是为受害者所有,而适用于从未当过受害者,或者曾经当过受害者的群体:由于迫害的内外根源被移除,他们得以从第三种心态上升到第四种心态。(若你一直处在被压迫的社会中,你永远是受害者,除非整个社会的处境出现了变化。) 在第四种心态中,各种创造性行动成为可能。能量不再受到压抑(如第一种心态的情况)。也不像第二种心态的情况,能量由于错找根源而耗尽,或浪费在转嫁损失上(大人踢小孩,小孩踢狗)。能量也不会转换成第三种心态中活跃的愤怒。你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经历,不必为了迎合他人(尤其是压迫者)的说辞而将之歪曲。 在第四种心态中,获胜者/受害者的游戏过时了。你甚至无需专注于抛弃受害者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对你的诱惑,已经不复存在了。 (神秘主义者可能还有第五种心态。我假定其存在,但并不在此探析,因为神秘主义者一般不写书。) 引自 第1章 生存21
8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