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虚
五 但丁、歌德、曹植、李煜,便是将这种光影用文字组成形式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几个人。这些人写成的作品虽各不相同,所得启示必中外古今如一,即一刹那间被美丽所照耀、所征服、所教育是也。 “如中毒,如受电,当之者必喑哑萎悴,动弹不得,失其所信所受。”美之所以为美,恰恰如此。 我好单独,或许正希望从单独中接近印象里未消灭那一点美。温习过去,即依然能令人神智清明、灵魂放光,恢复情感中业已失去甚久之哀乐弹性。 宇宙实在是个极复杂的东西,大如太空列宿,小至蚍蜉蝼蚁,一切分裂与分解,一切繁殖与死亡,一切活动与变易,俨然都各有秩序,照固定计划向一个目的进行。然而这种目的,却尚在活人思索观念边际以外,难以说明。人心复杂,似有过之无不及。然而目的却显然明白,即求生命永生。永生意义,或为生命分裂而成子嗣延续,或凭不同材料产生文学艺术。也有人仅仅从抽象产生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陶醉,于是得到永生快乐的。 四 吴稚晖先生说笑话,以为“人虽由虫豸进化而来,但进化到有灰白色脑髓质三斤十二两后,世界便大不相同。世界由人类处理,人自己也好好处理了自己”。其实这三斤多脑髓在人类中起巨大作用,还只是近百年来事情。至于周口店的猿人,头脑虽已经相当大,驾驭物质,征服自然,通说不上。当时日常生活,不过是把石头敲尖磨光,绑在一根木棒上,捉打懦弱笨小一点生物,茹毛饮血过日子罢了。论起求生工具精巧灵便自由洒脱时,比一只蝴蝶穿得花枝招展,把长长的吸管向花心吮蜜,满足时一飞而去,事实上就差多了。但人之所以为人,也就在此。人类求生并不是容易事,必在能飞、能潜、能啮、能螫、能跑、能跳、能钻入地里、能寄生在别的生物身上,在一群大小不一生物中努力竞争,方能支持生命。在各种困苦艰难中训练出了一点能力,把能力扩大、延长,才有今日。 引自 烛虚 三 重读《月下小景》《八骏图》《自传》,八年前在青岛海边一梧桐树下面,见朝日阳光透树影照地上,纵横交错,心境虚廓,眼目明爽,因之写成各书。二十三年写《边城》,也是在一小小院落中老槐树下,日影同样由树干枝叶间漏下,心若有所悟,若有所契,无滓渣,少凝滞。这时节实无阳光,仅窗口一片细雨,不成烟,不成雾,天已垂暮。 引自 烛虚
5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