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华沙沦陷
三大同盟国中,苏联处于提供火力支援与补给最有利的位置。然而,斯大林却拒绝提供援助。正如西方国家猜测的那样,斯大林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而不是军事原因。起义军向当时暂居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汇报了情况,流亡政府成员多数是战前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斯大林认为身在伦敦的波兰人是反苏的,于是组建了由身在莫斯科的波兰共产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为接管波兰作准备。当然,这个政府也逃不开苏联秘密警察的控制。1944年7月22日,就在苏联红军进入波兰境内不久,苏联媒体就宣布由苏联扶植的波兰政府成立。这个波兰新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承认1939年苏联获得的领土,即将原归属于波兰的领土划给苏联的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而位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及其身处华沙的支持者显然不准备做出这样的妥协。 引自 第十一章 华沙沦陷 我见过的波兰人就没有一个不讨厌俄国的。就跟俄乌的关系一样,都是斯大林时期的决策种下的因。二战期间,苏联未对日宣战,也是基于类似的政治考虑,为的是在争议领土上利用日本钳制中国。现时简中网热衷于把俄文视作天然盟友,实在招笑。
局势瞬息万变,为了减少德军对苏联战线的压力,援助华沙起义军以拖延他们的投降并促使其继续战斗转而变得有利于斯大林原计划的实施了。苏联人开始在华沙空投援助物资。随着城内德军阵地遭遇越发猛烈的火炮攻击,以及苏联在普拉加进攻的展开,华沙起义军领导者向德军提出了更多要求,他们要求向德军的正规部队,而不是令人憎恨的党卫军投降。此言一出,谈判破裂,波兰人继续战斗。在9月剩余的时间里,德军对波兰爱国者的屠杀都不曾停止,而苏联仍坚守在维斯瓦河畔的普拉加地区。斯大林及其助手却竭尽所能地使西方盟友相信,他们正全力拯救波兰起义军。 引自 第十一章 华沙沦陷 在战斗者的尸山血海中,华沙起义被镇压了。此次起义在外援甚少的情况下共持续了63天,15000多人在战斗中牺牲,约5000人负伤。剩余的15000人在10月5日起义失败时被俘或投降。超过15万平民在交战中遇难,约70万平民被驱离华沙,整个华沙城被德军夷为平地。当苏联红军及波兰军队最终于1945年1月17日进入华沙城时,这座昔日的波兰首都已残破不堪。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华沙不得不在一片废墟中走着漫漫重建之路。 引自 第十一章 华沙沦陷 对哈里曼而言,斯大林在起义初期拒不同意美军利用波尔塔瓦基地向波兰人提供援助,这已然成为美苏关系的转折点。这件事是压垮美国大使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时也是压垮基地许多美军军官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确信己经无法继续和苏联人共谋事业了。 引自 第十一章 华沙沦陷 这是俄系政治家的通病,迷信强权的胜利,而忽视人类情感的魅力。在20世纪的信息获取条件下,这套只能取得近效,长远来说只是种下嫌隙日后长出对立的种子——没有一个群体会喜欢被长久强力压制。当波兰人发现自己的亲人血战至死而最终失国,是因为斯大林阻止英美援助起义军,政府再是亲苏也阻止不了人民嫌恶苏联。
55人阅读
小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波尔塔瓦
而让美国人大吃一惊的是,铺设钢板的工作大部分是由苏联红军女战士完成的。1944年3月,苏联人...
-
第五章 软着陆
他们出生在一个因俄国革命而迁到中国哈尔滨的俄罗斯-乌克兰族裔家庭,后来跟随继父取了爱尔兰...
-
第十一章 华沙沦陷
-
第三部分 奇怪的“小伙伴”
费舍尔在莫斯科明面成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作为美名记者他的交亲路易斯·费舍尔出生于费...
-
第十二章 被遗忘在乌克兰的倒霉蛋
11月7日波尔塔瓦举行纪念活动的那一天,身在美国的美国公民则参加了总统大选投票,他们要在富...
> 查看全部1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