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第二,尽量从理性角度对自我做出判断。 北宋诗人苏轼曾经在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正确认识自我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人们很难跳出自己的角色限制,无法像局外人那样,以客观的态度观察和评价自己。相反,人们常常会从感性角度出发来进行自我分析,并会不自觉地带入过多的情绪,而这必然会造成理性的缺失。 于是你可能会放大自己身上“好”的那部分,以至于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可有时候你又会刻意夸大“不够好”的那部分,于是开始怨天尤人、失落颓废,没有勇气去改变不良现状。此时如果再有一些外界信息对你进行干扰,你就会更加确信这种偏颇的判断。 所以,你应当避免带着情绪去判断,在进行自我评估时应当以理性思维为主导,这样才不会犯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错误。 第三,提升自己对外部信息的心理防御力。 随着你的判断力、自信心不断加强,你的自我认知将会更加独立、客观,不会再轻易被外界信息所左右。 此时你对自我界限的觉知力也会得到提升,能够准确分辨出他人的哪些行为是在碰触你的界限。 比如,有人试图用不切实际的恭维来扰乱你,想趁着你沾沾自喜的时候为自己攫取利益。这时你就应当从精确的自我认知出发,快速衡量这种恭维话是真心的夸奖还是别有用心的吹捧,那么对方的真实意图便会暴露无遗。 你可以像这样不断提升对外部信息的心理防御能力,长此以往,便可彻底摆脱巴纳姆效应,在与人交往时也不会轻易陷入对方的思维框架,更不会允许对方随意践踏你的界限。
2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