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全息阵雨碎片
读过 行走在无形无垠的宇宙
成功不只是外部的东西,它也是一种约束,要落实在作品中。你需要勤奋工作以及其它等等,不断地要求自己对现实社会的问题予以回应,在这种互动中不断重塑自己,在变化的世界中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有你自己特典的作品。 ……我特别想还原艺术的可感知性。这是在艺术受制于胖达的阐释机制的背景下产生的,看似艺术更多元了,更多可能性了,但由于艺术越来越难看懂,它变成了圈子化的东西,我反感的大概就是这个。 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女人是一种用身体去思考和感受世界的动物,所以把对事物的判断并不来自知识和相关的抽象的逻辑思维,更多借助经验和情感。 ……主体性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如何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去说话。 ……当我在做性活着欲望这类主题的时候,……重要的事怎样透过存在的主体的视角去说这个事。而不是把身体仅仅当做一个被观看的、容器式的客体,这是核心的。 [一圈洗脚的女性]这种情景的设定让人从日常中抽离出来,去理解里面抽离日常的情感化的东西。有很多表达方式、语言方式是在当代艺术里面被否定的,但我还是觉得可以用,恰恰只要传递到位。 我觉得艺术就是人用来表达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方式,现在很多人是靠“知道”,他对世界的认知是靠信息量的积累、信息广泛性的积累来获得的,所以现代人特别想知道得更多,也容易得“信息缺乏恐惧症”。 信息泛滥导致拼凑代替创造,专注和深入的能力普遍缺乏。 我能理解崔健这句话,“这是身体给予腐朽灵魂的一次震撼”,并不是说灵魂真的腐朽了,而是说你真的忽视掉自己的身体的存在的时候,灵魂无可附着,它就会变得更加虚无,没有意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身体作为让我们可感知的基本存在应当被唤醒,成为原始的力量,直指灵魂。 我就是要表现不安、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刺进你的心,试验你的感知力,人在现实中身体的感知力都已经被规训过,我们常被教化,认知这个,认知那个。我们的身体都沉睡了,都没有被唤醒。 当代性是指发现当下社会的问题,反映当下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这个,指向性最重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我觉得不重要。 我觉得作为艺术家真的很幸福,你可能天生对痛苦的部分过于敏感,你肉体可能还在不停地吃、喝、拉、撒、睡,但是你的精神可以自由地在很多的范围里面游走。 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描述就是不再区隔生活与艺术,不再区隔真实与艺术世界。一切界限都消失了,当界限消失的时候应该是主体的消失。当你说艺术与生活没有区隔的时候,那是艺术的死亡,不是生活的死亡,因为生活之树四季常青,生活不死,那就是艺术死了,可是死亡的艺术仍然在延续。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里说,我们从不单单注视一件东西,我们总是在审度物我之间的关系。 [女性身份议题]也不是说我找到了答案,只是在漫长的求解过程当中,突然发现这个东西已经被抛在身后了。 因为我觉得人要能够观察、观看到自我,这个自我才真实存在,今天社交媒体的存在是一个虚假的存在。但这就是今天时代的一个状态,不是艺术变得肤浅了,而是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逻辑里面,一切都被肤浅化、庸俗化了。
2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