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女人不自由,我就不自由
只要还有一个女人不自由,我就不自由,即使她的枷锁与我的枷锁大不相同。 ——奥德雷.洛德 —— “我需要女性主义吗?”
尼日利亚女作家回: “我们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因为性别歧视并不只关乎你一人。 哪怕当下的你家庭和睦、职场顺遂,可一旦走在街头,只因未施粉黛、脚蹬运动鞋、未刮腿毛,便遭人侧目,这看似轻微,实则是隐匿的性别偏见。 更有甚者,那些公然宣称“女性就该结婚生子、囿于厨房、取悦男性”,乃至笃定“女性智商低、无缘科研”的论调,荒诞不经却被许多人,甚至女性自身稀里糊涂地认为就该如此。 . “从来都是女性承担了一切,从来都是女性讲述她们经历了什么—从来没有男人承认自己对女性做了可怕的事情” //
. 书中写到“男性凝视”,更是刺痛人心。 观影时,无论观众性别,常不自觉代入异性恋男性视角,像镜头一样,带着欲望与窥探,审视女性躯体。 一边用性感海报招揽眼球、物化女性,一边又贬低女性价值,真是矛盾。 最近热搜的杨曾说黄“我根本没把她当成一回事”,黄给他了家,给他生孩子,给他赚钱,杨的态度令人心寒~ // 什么是女性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平等” 这不只是一种阶级的更是一种社会的。 书中有很多和波伏娃一样的观点: s会主义改变了阶级却不能使男女平等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男性可以参与女性主义队列 ——
《我需要女性主义吗》是德国社会学家朱莉安娜·弗里塞的女性主义力作,读完《波伏娃访谈录》再读此书,恰似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接力。 . 它更为详细深入,从女性主义定义,到四次女性主义浪潮,从女性先驱们的抗争史,再到日常琐碎里,对女性形象、两性纠葛、职场家庭、言语肢体冒犯等层面的隐性歧视,抽丝剥茧,发人深省,无疑是女性主义初学者的必读佳作。 ~ 女性主义之路,不止有“她和她”的孤勇,更需你和我的携手同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