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体会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的两个含义,可以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不仅仅是针对雅典城邦政治做出的断言。尽管在某种意义上,城邦政治实际上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一个普遍政治形态。对上古比较文明史很有研究的学者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曾主编过一本在专业领域影响很大的书一《古代城邦史研究》。该书的作者们强调,无论是早期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还是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等,最初实行的都是城邦政治形式:一个人只要是城邦成员,就需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从议政到决策,不能置身事外。随着城邦规模的扩大,不同的政治形态浮现出来,才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政体形式。 由上可见,亚里士多德虽然是从古希腊雅典城邦政治的角度断 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但实际上这句话具有远远超出雅典城邦的意义,而对世界其他地区普遍有效。亚里士多德强调人之所以是政治动物,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语言交流,因而能够区分正义、分清敌友,结成自己尝试达到某个政治目的的同盟,以此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权力、利益、名望、荣耀等。对文明社会来说,语言是从野蛮跃升到文明的一个必要条件。 今天,在一些太平洋岛国以及非洲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原始性政治组织如部落、部落联盟等。在这些原始社会中,人们的语言交流非常简单,没有现代人类记号系统这么复杂的语言体系。他们对自己政治合作的规划、所需资源的聚集、实施共同行动的过程、试图达到的目的,都还停留在简单粗率的水平上。现代人类通常所认为的发展尤其是政治发展,离他们还有很大的距离。从这一点可以说,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人类公共生活水平的高低。如果缺乏一定水平的政治生活,人类的公共生活就很难有效组织起来,也很难实现成员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正如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A达尔(Robert A。Dahl)所说:“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一位公民,在一个国家、市镇、学校、教会、商行、工会、俱乐部、政党、公民社团以及许多其他组织的治理部门中,处处都会碰到政治。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 引自 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现代政治观念史可以有不同的命名,也有不同的讲述进路。从命名来讲,人们也将现代政治观念史称为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史、现代政治理论史、现代政治理念史、现代政治思想史等。但实际上,这些概念所指大同小异。对此,不必拘执于概念的辨析,只要明了概念的内涵相对一致,就可以进入现代政治观念史的堂奥。 现代政治观念史,一般就是政治意识形态的争夺史。这里的政治意识形态,指的就是承诺解决所有问题的一揽子政治观念,它所 展现的是一个政治体的公共生活状态,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由于人类的政治生活在目标、理念、制度与机制上会出现众多的看法与做法,因此容易给人们留下一种剑拔弩张的印象,让人误以为政治观念的竞争是势不两立的。但是,表面上显得不可调和的政治观念,稍做了解,就可以知道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交错而在、互相倚重的。因此,现代政治观念史可谓“混搭的承诺”。 政治观念可以分为两种形态:正在发生影响的、“活的”政治观念,以及已经成为博物馆遗存的、“死的”政治观念。前一类观念,便是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容易激发人的情绪一要么陷入“诸神之争”,在各种意识形态大师那里不知所措,认知与心情都很矛盾;要么寻求自己倾情的政治观念后与权力相结合,获得一种政治观念的霸权地位,“一览众山小”。后一类观念,是政治思想史重述的内容,已经退出政治舞台,只是观念史学者把玩的对象。本书所讲的现代政治观念,大致都是第一种形态的观念一“活的”观念,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从不缺信从者,可能因应于不同时势的需要,从观念世界进入行动天地。这些观念,或成系统,或不成系统,但都值得关注。 讲述现代政治观念史,可以讲述其当下的争执史,也可以讲述其过去的沉淀史。前者的含义毋庸多言,而对于后者的含义需要略作解释。所谓现代政治观念的沉淀史,就是那些已有公论、结论的观念,它们沉淀下来,促人深思自身所在的历史处境、社会背景、政治期望、代表人物、重要著作、前后脉络,并展开进一步的政治思考。这是一种风险较小、收获较大的政治观念史讲法一不致引起人们的观念对峙,但是人们可以借此对现代史上的思想大家陈述的政治观念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此为台阶,瞻望政治观念史塔尖的王冠明珠。 交错存在的现代政治观念,在总体上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它 们做出的是“含糊的承诺”。“含糊”,是取决于承诺的预期性而具有的特点。二是它们是相互倚重、彼此借鉴而形成的“混杂的承诺”。“混杂”,是所有现代政治观念表述都存在的现象,因为一种政治观念不借助于此前类似观念的支持,就会处于无中生有的尴尬中而导致无人相信,也会因为不仰仗同一时期对峙性观念的反对与隐形加持导致无人理解。三是基于在建构中的相互借鉴,共同表现出“混搭的承诺”的特点。“混搭”不同于“混杂”,后者是客观的后果呈现,前者则是主观的借取选择。 虽然三种表述各不一样,但它们共同指向现代政治观念史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各家各派好像彼此尖锐对立,实则相互依存。现代政治观念流派,诸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主义”作为其政治观念最瞩目的标志,似乎坚定表明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各家各派的鲜明立场。但只有在它们“混搭”的承诺中,这些“主义”才能理解彼此。 阐释政治观念的“神仙”打仗,经常让人感到迷惑,对此需要了解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意识形态的含义。所谓政治观念、政治意识形态,就是改善社会使之达到理想目标的一揽子计划,而这个一揽子计划中的具体目标都是彼此相关的。二是做出这些一揽子承诺的“神仙”,不是一个,而是 引自 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诺的“神仙”,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如果对这些“神仙”的主张加以概括,就会知道,尽管他们阐释的政治观念看上去势不两立,但实际上不同观念的边界之间,有其含糊的地方,也有其交错的地方。它们相互在借取资源。 所有现代政治观念,因为都要承诺社会的一揽子改进,因此,都要描述一个克服了所有缺陷的、理想的政治社会。在这个理想的政治社会中,主要轮廓可能是全新的,但很多构成要素却是新旧混杂的。任何一个现代政治思想家都要依据政治观念的发展基础,依 托当下人们的政治想象,才能去构想一个理想化的政治状态。所以,政治观念史一定是相互混搭的观念互动史。 引自 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治就与其生活拉开了距离,以此就可以拒绝政治生活,免于政治力量对生活世界的介入。但是这样并不能真的避开政治,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前面已经指出的,人类的生活在本质上是政治的一人注定是社会的动物,需要在分工与合作的机制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而分工合作首先是一种政治机制,而不是一种经济机制。分工合作的权力与权利基础、权威与服从关系,决定了人们一定生活在某种政治状态中:要么促成良善政治而生活愉悦,要么造成恶政劣治而生活悲苦。 了解政治观念史,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克制总想逃避却又避无可避的消极政治心态。 了解自己的政治生活真实面貌,也许不是生活的必需。在真实生活中,人们直面的常常只是生活琐事。从权力政治操作的角度讲,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处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确实不需要介入权力的运作,甚至不需要关心权力的存在与作用。但从权利政治的角度讲,一旦一个人对权力的作用漠不关心,他不是就此免于权力的支配,而是相反,权力对他可以更为顺畅地支配:手中没有权力只有权利的人,既然不关心权力,权力就不会严肃对待他的权利,常常漠视甚至践踏其权利。而一个人对权力听之任之的态度,会让这种漠视与践踏不受制约。当一个人自以为远离了政治,政治反而更贴近地支配他。 为维护权利,就需要规范权力。因此,了解政治生活、了解政治观念,是使我们的生活更自觉、更理性的必需。现实常常让我们迷惑不解,理想时时驱使我们坚忍追求,这都促使我们去了解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政治世界。 了解现代政治观念史,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免于被人随意支配,免于以弱者形象进行自我定位,免于无可奈何的人生态度。因为,吸取现代政治观念的精神资源,可以给人生以价值支撑、意义供给。在这个意义上,去探问现代政治观念史,就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引自 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66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8. 为观念而生,为观念而死:从理念到行动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或实践不同观念时,不是说都要非常系统地来对待一个观念体系,也不是...
-
20. 规训共和的自由主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贡斯
在对东方国家政治机制的看法上,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发生的变化耐人寻味。伏尔泰很欣赏东方国...
-
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
第一章 观念的创生:现代政治的创世记
奠定“现代”地位的“政治观念但丁之所以成为现代政治观念史的首倡者,是因为他开创了现代的...
-
第二章 诸神入庙:意识形态的雏形
人为自己立法,但不依托于个人的神秘或亲密体验,也不依赖宗教团契的生活经验,而需要依据实...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