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怀疑论是认识论研究的主题之一。关于怀疑论,高尔吉亚有三个著名的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使存在某物,人们也不可能把握;第三,即使把握了,人们也无法加以表述,告诉别人。”四 对于递进式命题,如果以最后一个为主,则高尔吉亚这三个呈现递进关系的命题表达的含义是:如果细致地去思考,表述对事物的认识其实是很难的。 对于具有递进关系的论断,我认为,应该重点去关注其最后的一个论断所要表达的意思,前两句很有可能是以夸张的说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争论,或者只是为第三个命题做铺垫。对于高尔吉亚这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命题,按照其思路,我们还可以不断推演下去:“第四,如果可以表述,也无法真正理解;第五,即使真正理解,也不能被更多的人理解;第六,即使能被更多人理解,也没有实际的用处。”总之,下一个命题对上一个命题是部分意义上的否定。 引自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B490-B410)认为,“任何命题都有两个相反的论断,论辩的目的和主要技艺就是如何使弱的论证变为强有力的论证”。在第欧根尼·拉尔修、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塞涅卡的著述中都可见到对普罗泰戈拉这一思想的引述。 在这一思想中,相反论断可以从对立和相异的方面分别去理解,弱论证变为强论证,意味着通过某种手段使人们对某一个认识结果信念增强并相信它。这就是论辩术。论辩术可以在实用或外化的方面被研究,可以从意识活动发生的内在层面被研究。但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对外在的技术化的论辩术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也很难以直观自身思维活动的方式获得与论证紧密相关的内在信念变化的认识。这是认识论研究的课题之一。 引自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和柏拉图的著作中,记载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陈村富根据希腊文原文比对了不同译文,将表达这一观点的原文译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权衡者),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四对于这一观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从感觉论的角度去解读的,认为自身的感觉是存在物存在与否的判定者。确切地说,感觉的某些产物,其中的固定可重复的那些结果,是建立认识的基础或尺度。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认为这一思想旨在表明的是对真假的区分。这三人的看法各有可取之处。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权衡者,这一说法还涉及了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问题,主观上的认识思路和做法对于认识客观的自然世界这一过程而言,有着必然的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认识过程中,理论精确性的提高和理论目标的拔高,都取决于主观领域的规定、设计、谋划和权衡,所以,普罗泰戈拉这一思想,阐明的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引自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而言,对逻辑及其相关构造物的探查仅仅是关于“尺度”这个变量可能存在的变化和可能性的研究。从这一点而言,胡塞尔的认识论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这个环节的东西。相应地,人的变化自然也会引发认识上的变化,如进化论的认识论观点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科学化的认识,是因为人类逐渐进化出了适合这种认识的功能,或者说具有相应的生物适应性。自不必说,万物的变化更是决定了具体的知识成就是否具有真正的效应。 引自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认识从个体开始,虽然受到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规律或特征的影响,但这不应否认个体认识方式所具有的独特性。“人”这个术语在这个命题中既指个体的人,也指复数意义上的人,它们同时被用于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时并不产生矛盾,反而可以使我们获得较彻底的认识。就认识方式和认识结果而言,个体认识与群体认识是相互影响或塑造的关系,而不是说群体在认识功能上的一般性先于个体认识能力的特殊性。虽然这种一般性是存在的,人们甚至可以沿用胡塞尔所说的移情作用去解释人们在认识上所具有的根本统一性,即基于最基本的功能的一致性或基本的意识视野的一致性以说明认识中的一致性,但这种基本的一致性只能对科学知识的统一性形成一种信念的说明,而非严密的说明,这是因为统一性的科学知识与这个基础之间相距太远,人们还无法从这个基本的要素出发环环相扣地构建起某一科学知识在群体中的发生过程。但是,如果从塑造的角度来理解统一性的人类认识的构建途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就相对简单了。简言之,人在历史中形成的认识通过塑造的方式而传承并取得进展,每一代的认识中都蕴含着旧有的成就或认识形式。由此而言,人在历史的传承中成为认识万物的尺度。从对科学认识的形成途径的这种理解来看,人成为具有历史性的人类,科学共同体实质上是一个历史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命题中,“人”在单数和复数上被理解都是可以的。由此也可 引自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在《美诺篇》中,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是以这样的方式论证的。1)从灵魂不朽这一前提出发,推论出灵魂已经知道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知识。继而,就有理由认为,灵魂能够回想起已经知道的关于美德和其他事物的知识。这之中潜在的预设是,能知道就意味着能够回想起来。2)当人们能够回想起某一件东西时,就自然地会认为他能够发现别的东西,因此,问题不在于他能否发现别的东西,而在于他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寻求这些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回想起某一件东西,就叫作学习,学习也意味着寻求发现,因此,学习与寻求就是回忆。或者说,学习就是回想,只要有勇气去寻求,就会相信他能够发现所有别的东西或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从对一物的认知迁移到对他物的认知,意味着回想作用使之得以可能。也就是说,回想是理解其他事物的基本的心智功能。因此,学习过程就可以被理解为调动和发挥这种心智功能的过程。关于美德的知识已经位于灵魂之中,如果从灵魂的自然属性来看,则最基本的美德是包含在自然性中 的,或者说它是诸种自然性中的一种,如人的侧隐之心。 在《美诺篇》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引导童奴画出一个面积为原有正方形两倍的正方形的例子。山柏拉图记载的这个例子在于说明,不是苏格拉底教会了童奴这一知识,而是他引导童奴以回忆的方式获得了这样的知识。当然,几何学的基本知识在掌握以后,看似简单,但与人的一些初级认识相比,实则是经过了较为繁复的环节才构建起来的,因此,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引导学生与初级的认识建立联系,然后才能在学生的认知中逐步建立起来。 进一步理解灵魂回忆说,并不是说灵魂中包含着所有知识,而是说,即使灵魂中包含知识,也并不包含几何作图这样的较为具体的知识,只是包含一些基本的认知或认知功能,通过这些基本的认知及认知功能,可以构建起任何复杂的认知。因而,灵魂的这种基本状态与功能也使得所有的知识学习过程得以可能。进一步而言,这些思想在于回答人们的知识、信息的交流和认同为何得以可能的问题。《美诺篇》中的这些思想,也被称为苏格拉底的灵魂回忆说。 引自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37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认识论思想是人类在探索世界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哲学史家们通常认为近代以来哲学转向了...
-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在《海伦所》中,高尔吉亚有这些关于语言的思想论述:“语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以微小到不...
-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