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无法选择的出身,那么,想改命只能靠决裂吗?
不愧是麦家继《人生海海》后蜇伏五年的新作,用了两天读完后,我想,《人间信》并不是来信或讯息的意思,而是信念,关于一个人如何处身立世的信仰。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命运交手。
但,有的人,一出生就是一把烂牌。
故事发生在浙江富春江边的某村,书中的“我”,从小承受着原生家庭的巨大压力,根源在于,我的父亲,是个混蛋、好赌、轻浮、软骨的男人,当地俗称“潦坯”,偏逢乱事横生的世道,一次次将整个家庭拉入深渊。
人间信,信人间,怎么信?
奶奶、母亲和我,代表信任的三极。
奶奶的信,是引导,是规劝。她常备一条套颈的绳索🪢,每隔一段时间换根新的,一旦父亲“犯病”,就以自杀上吊为威胁。奶奶用尽余生,一次次挽回颓势,但终于不堪父亲与日本佬纠缠不清的家国之恨,离家出走。
母亲的信,是隐忍,是成全。母亲因肝癌病逝后,我顿悟,也许嫁给父亲后,她的肝病就上身了。战友窝囊、是非不分,母亲更得拼尽全力,忍辱负重,勉力为孩子们维持着一个摇摇欲坠的家。
我的信,是反抗,是背叛。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路。多年的怨恨压抑越狠,反弹就越猛烈。我选择当众检举揭发父亲的劣迹,赢得了当兵的资格,一步步摆脱了原生家庭的牵绊。同时,他也失去了母爱,温良恭敬的母亲冲出来像豹子一样攻击他。
所以,当家庭中出现这样拖垮全家、看不到希望的成员,何解?
作者用了后半辈子去寻觅,终于明白了:
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的爱和恨不可能绝然分离。
如果你恨父亲或母亲,那恰恰是因为你期待这样的爱。如果你对一个人不抱任何期望,他就永远不会引发你的痛苦。
他对父亲是有爱的,父亲对幼年的他也有温情的时刻,所以,在描述检举揭发那段,用的是第三人称的抽离状态。
那么,这样的反抗值得嘉许吗?
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但结尾,母亲给了我一个机会,她用奶奶曾经惩罚父亲的家法,要我接受处置:对着父亲的遗照,数铁钉,整整十斤,一共五遍,直到手指血肉模糊。我接受了,并与母亲、小妹抱头痛哭,这也是一种救赎。
作者在后记中说,我和父亲也许是首痛苦的诗,请允许我暂且将他封存好吗?
确实,对于灵魂的拷问也许一定程度上能接近答案,但飘渺的理性和真实的感受,很难说,哪个更重要。
家是人在世间的信约,予人牵制,又系着希望。
也许你的家很周全、很温馨,那么恭喜你;
万一你的家很深暗、很不堪,更要祝福你;
爱与恨都需要力气,也无法绝然分离。
愿我们出走半生,终将找到一条让心回家的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