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伟达的成功看创新者的窘境
黄仁勋最喜欢的其中一本书是《创新者的窘境》,其作者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黄仁勋甚至将其聘请为公司的顾问,因为他自己就是颠覆者之一,在不知道的地方,可能有人正在改变范式尝试颠覆英伟达。 黄仁勋最早任职的硅图公司(SGI)是一家专注图形工作站的公司,为电影和科研提供专用的计算设备。当时黄仁勋和几名同事(后来成为英伟达的联合创始人)觉得视频游戏领域非常有趣,但是 SGI 对此毫无兴趣,因为不论是否做成,这对于公司的利润贡献都微乎其微。在经过慎重的思考和计算后,黄仁勋和几名同事一起创立了英伟达,后来随着 Intel CPU 计算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英伟达的崛起,最终用于视频游戏的的芯片的计算性能超过了专用的图形工作站,SGI 从此陷入困境并最终被 HP 收购。 类似的故事在不断重复上演,微软借助 PC 市场颠覆 IBM;iPhone 颠覆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顺带联合 ARM 送走了 Intel。而如今的搜索广告、新能源汽车,以及 AI 应用都正在上演类似的故事。大模型对 Google 和百度的冲击是肉眼可见;2024年7月,中国新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燃油车;而如今,AI 应用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并在剧烈影响我们构建应用的方式,当下所有充满复杂规则的系统可能都有被 AI 重构的价值。身处其中的我们仿佛置身迷雾,也许很多年后这件事情的结论又会无比清晰,如今如日中天的公司只会有极少的公司可以穿越范式革命,而新的巨星还没登场。
5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