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低谷法宝之四: 志趣相投的朋友,能拉你一把P108
苏东坡交朋友完全不挑。在他看来,生命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是可爱的。他在黄州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如果没人来做客,他就出门自己去找客人,无论高低贵贱,任何职业都能跟人聊得来。有人担心说:“您是读书人,我们没读过书,怕跟您聊不上。”苏东坡说:“没事,随便聊,实在不行就跟我讲个鬼故事吧。”于是大家都聊得很开心。 你看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是怎么说的: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后去。苏东坡到黄州当农民后的第二年,在东坡旁边买了一座废弃的园子,并盖了一间屋子,起名叫“雪堂”。自此之后,雪堂不仅成了他在黄州的固定住所,也是他读书会客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苏东坡艺术家工作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雪堂建成,来访的客人络绎不绝,雪堂几乎成了黄州的“文化会客厅”。 其中一位客人,便是后来同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他在黄州第一次见到苏东坡,相谈甚欢。两个人都喜欢写字画画,都喜欢收藏,就更有聊不完的话了。他们喝酒、赏画,苏东坡聊嗨了以后,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吴道子的《释迦佛图》,拿出来给大家赏玩,并且乘兴来了一次让在场的人都难忘的“才艺表演”。后来,米芾在《画史》里回忆那一天——酒兴正浓的时候,苏东坡忽然对他说:“你把这张纸贴到墙壁上。”那是一张珍贵的观音纸。只见苏东坡起身,就着墙在纸上挥毫泼墨,两枝竹子、一棵枯树、一块怪石,一气呵成。 米芾疑问道:“你画竹子,咋不逐节画呢?” 苏东坡回答:“你见过竹子逐节长的吗?” 苏东坡爱竹,也爱画竹。 他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他画竹,强调“意在笔先”,就是不仅仅描摹竹子的外在形态,更倾向于表现竹子内在的生命力。他有一个至交好友叫文与可,也以画竹闻名。米芾亲眼所见之后,感慨道:“苏东坡这种意境高于技巧的表达,既与文与可相同,又继承和超越了文与可,他们像是在艺术之坛上共奉一瓣馨香。” 苏东坡这幅酒后的竹作,当然就被米芾收藏了。后来,他们的另外一位共同好友,驸马王诜把画借走了,而且不还。米芾还非常怨念地在文章里记上了一笔。从白丁到秀才,从道士到僧人,从农民渔夫到酒馆老板,从太守到文人,苏东坡的交友面之广,在中国文化史上应该也难有人能出其右。 他有一句名言,“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并且,“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我觉得这就是他的生命尺度。朋友之间的来往,交换的不仅是情谊本身,还有流动的生命力。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