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27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一段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说明,他们说: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家知道,德国人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他们从来没有为历史提供世俗基础,因而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历史学家。法国人和英国人尽管对这一事实同所谓的历史的联系了解得非常片面(特别因为他们受政治思想的束缚),但毕竟作了一些给历史编纂学提供唯物主义基础的初步尝试,首次写出了市民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 这段话说明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这个事实是任何历史观都必须重视的。这是“创造历史”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可能有任何“创造历史”的活动。这个前提,即物质生活生产本身有它的历史,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称为“人们的现实的、世俗的历史”,研究这个历史,“就是把这些人既当成剧作者又当成剧中人物”。 引自第274页 这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学科,不是“一切历史”。所以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断言人民群众是一切历史的创造者或是历史的主人,都不能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从来没有采用过这些提法。他们经常是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泛指所有的人。“创造”一词,(按英文为MADE,德文为MAKEN,俄文为ДЕЛАТЬ,意即 制造),并没有后来人们赋予它以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显然认为所有的人都在制造自己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者、劳动群众、各国人民有他们的历史,非物质资料生产者、非劳动群众、各国统治者也各有各的历史;不能说,所有的历史全都是物质资料生产者、劳动群众、各国人民创造的而非物质资料生产者、非劳动群众、各国统治者是不参与历史创造的。这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也不符合事实。而且,无论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都不意味着任何人可以根据他的动机、观念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讲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总是接着就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写道: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恩格斯晚年对子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不肯认真研究历史等等倾向明显地感到忧虑。在一些著作中和私人通信中反复谈到历史的复杂性,而且往往是很详尽的。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论述历史动因,就是这样开头的: “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引自第275页 在一八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写给约·布洛赫信中,恩格斯对这一点作了更详尽的说明。他说: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正是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许多著作中都深刻地阐述了人们如何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他们只有一个提法,就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且每次这样说都强调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受既定条件的制约,只能创造出这个既定条件所能允许的历史,任何不顾条件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引自第276页 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总是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没有人民群众是一切历史的创造者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类提法。他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有一句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们即人民群众的动机由什么决定,各种矛盾思想或意向间的冲突由什么引起,一切人类社会中所有这些冲突的总和究竟怎样,造成人们全部历史活动基础的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究竟怎样,这些条件的发展规律又怎样,一马克思对这一切都注意到了……”。“人们即人民群众”这个提法在列宁著作中仅此一见,不足以证明列宁凡说“人们创造历史”的“人们”都仅仅指人民群众,而且即使如此,人民群众也只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非创造一切历史。 然则马克思和列宁为什么极力颂扬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呢?注意一下他们说话的时间和语气就可以知道,他们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的赞扬主要是指人民在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所表现的革命精神,而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那是对未来的预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认为人民群众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四四年著作的神圣家族》中断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也说过不少类似的话,都是说的人民在革命高潮中的表现,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不是说,在古代历史上,人民群众早已居于主人或主角地位。事实就是这样,也只能是这样。因为历史活动的深人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历史活动的深入和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 引自第277页
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