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归根到底就是这样。这也与之前提到的普遍原理和大原程类 在千似。也就是说,大原理一定与某个固定不变的目的有关,为此要求 催生出為我们有某种固定不变的生存方式。而且,那个目的通常流于平庸, 在心所以称不上是一种精练的思考。与此相反,生活其实是更加充满 生气的,人生也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偶然的相遇或变故或许会给 累,做我们带来幸福。我认为对偶然性保持敏感也是这个设计时代的一 再要求个伦理。 成机制 确界定与解决问题 种设计 抽象的 我曾经与一位专门将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介绍到日本的人交谈过。那些学生来到日本后,发现街上的行人举止高雅,感觉日本国民生 活和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当他们去企业参观并提出各种问题的时 同。候,得到的却是莫名其妙、模棱两可的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 黑呢?据那位介绍人说,那些学生几乎都会问到这个问题。 日 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的员工缺乏解释说明能力和自知的能力。 地因此,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什么影响力。以前我们经常使用“教 养”这个词,我想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其他的词语。 您所说的“国民生活和文化水平很高”是关键所在。我想间题在于,我们好不容易拥有了这种基本“教养”的背景,却没有由此催生出判断力和说明能力等其他能力。关键要磨炼把提现实的构成机制、充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种可能方案等能力。 在过去, “教养” 就是指不断吸收知识,平衡好各类知识的积累,做一个文化修养高的人。这是一种应有的状态。但是,现在不再要求这样了。我认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教养”是能够把握现实构成机制的设计感觉。 确实是设计啊。也可说是找出问题解决或解决空间。但是,这种设计毕竟不是一个学术领域。它与时装或装饰艺术不同,是高度抽象的设计,应该没有地方会将其作为技能来教授吧? 引自 界定与解决问题 126
2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