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阅读笔记(03)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第一部第三章(共10节)
01.内容概述(彭克巽)
瓦尔瓦拉说达莎是“温顺的天使”,对于需要保姆的斯捷潘正合适,然而他20年来却奇特地爱着瓦尔瓦拉,因她提出这门婚事而难过,他滑稽而悲哀地对她说:“卓越的女友!我……我怎么也不能想象,您会决定把我交给……另一个……女人!”一句对白,将斯捷潘软弱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后来逐渐明白这是因为她要掩盖她儿子尼古拉的罪过(什么样的罪过,在笔记者的叙述中若明若暗),因此更加不情愿,产生离开她家的念头。
这时,他遇见了已回到本城来、骑马的莉莎。她同达莎一样,也曾经是斯捷潘的学生,讲起他曾教给她上帝的伟大和善良的往事。整个城市都在注目她的美丽,虽然有些妇女指责她过于骄傲,也憎恨她是新省长的夫人的亲戚。笔记者说,现在回想起来,莉莎并非像当时所说的那么美,她细高个儿,高颧骨,脸部线条不端正,暗色的眼睛,热烈的目光,令人感到有某种病态的、神经质的、不安的东西,很好胜。“她显得高傲,有时甚至是粗鲁。我不知道,她是否得以成为善良的女人,但我知道,她极其强烈地想迫使自己成为多少善良的女人,并为此而受折磨。在这个天性中,当然,有许多美好的意向和最公正的开创性。但她身上的一切似乎永远在寻找自己的水准,而找不到它,一切都处在混乱、激动和不安中。”在这里,陀氏采用了抽象概括的语言来探讨人物形象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当莉莎走进斯捷潘房间时,看到墙上还挂着她12岁时的一幅水彩肖像画,便叫他赶紧拿下来,说:“一种生活过去,另一种生活开始,然后另一种生活过去——第三种生活开始,而总是没有结尾。所有的结尾都像被剪刀剪去。”一个刚20出头的姑娘说出这样的话,想必她的生活已经历了不少风波。这是陀氏描述人物话语的又一个特色:用富于哲理性的话语引起读者对说话者的兴趣和思考。她请笔记者帮她找沙托夫,因为她想找人合作来编俄罗斯生活年鉴,从各种资料中选取能反映俄罗斯民众精神、道德和内心生活的事情,汇编在一起,以描绘时代。可见,她是视野宽阔、思考精神道德问题的新女性。不过,沙托夫拒绝同她合作。
笔记者去找沙托夫时,遇到住在同一院子的基里洛夫。小说中对笔记者的行踪、得到的信息来源,都交代得十分细致。此前,利普金曾带基里洛夫去拜访过斯捷潘,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在国外学习了四年,这次回来想谋求铁路工程师的职位。笔记者这样描写这位“人神论者”的肖像:“这是还年轻的人,27岁左右,穿着体面,匀称而瘦削的黑发男子,苍白而像是有点脏的脸,没有亮光的黑色眼睛。他显得有些深沉和漫不经心,说话断断续续,有点不合语法,有点奇特地挪动词语,而如果需要造长一点的句子,就弄得很凌乱。”利普金又说,基里洛夫和彼得是朋友,他们都否定道德,“赞同为善良的最终目的而进行普遍性破坏的最新原则”。基里洛夫对利普金这样介绍他的思想很恼火,但不愿争辩,结果遭到斯捷潘的批评:“您想建设我们的桥梁,而同时又宣称维护普遍破坏的原则。不,是不会让您来建我们的桥梁的!”
这次,笔记者来到基里洛夫的房间,看到里面摆着古老的圣像,还挂着已故尼古拉一世的肖像。从对话中,笔记者了解到他在进行一种人神论的哲理思考,常为上帝的问题而苦恼,并在探讨自杀问题。他对笔记者说:生活是痛苦,恐惧,因而人是不幸的。又说:“将会出现新人,既幸福又高傲。谁对生或死都无所谓,谁将是新人。谁战胜痛苦和恐惧,谁将成为神。”谁敢于为了摧毁恐惧而自杀,谁将成为神,因为最充分地实现了自由。这种“人神论”实际上也是一种“超人”哲学。小说以多视角的笔法描绘人物形象及其思想观念,并常常弹奏出思想对位和交锋的乐曲。笔记者在跨出基里洛夫家门槛时,心想基里洛夫“当然,是精神失常的”,而斯捷潘听说基里洛夫的观点后批评得很中肯:“这些人想象的自然和人类社会,是同上帝创造它们的样子另一样的,是同它们在实际中的样子另一样的。”(原文为法文)基里洛夫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纯粹形而上学的逻辑推理,是荒谬的。据后来沙托夫对笔记者说,基里洛夫曾同他一起在美国呆了四个月,睡在木屋的地板上,亲身体验那里劳工的艰难生活,后来靠尼古拉的接济才得以返回俄罗斯。他俩的思想都受到过尼古拉的影响,都是社会问题的探讨者,不过已分道扬镳,一个寻求“圣俄罗斯”的信仰,一个走向“人神论”。
小说叙述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列比亚特金和他的妹妹玛丽娅。据利普金(笔记者称他为生来的间谍,对城里的大小消息很灵通)说,列比亚特金自称退役大尉,曾因伪钞案而一度失踪,最近带着他那跛脚的妹妹玛丽娅回来,住在沙托夫家楼下。列比亚特金经常酗酒,用哥萨克马鞭抽打他的妹妹,而基里洛夫经常夺走他的马鞭,同他争吵。通过这些情节,小说描绘着基里洛夫富于同情心的特征,因为在陀氏笔下,人物总是或多或少具双重性的。利普金还说,这个退役大尉称尼古拉为“绝顶聪明的蛇”,而跛脚妹妹正是其受害者,大尉靠向尼古拉索要钱过活。在此,将尼古拉与玛丽娅的关系作为一个谜团提出。
02.基里洛夫(河北教育版《题解》)【《群魔》第一部第三章第八节】
也就是在审讯(涅恰耶夫案件)期间,作者在1870年8月间又引进了一个新的人物,工程师基里洛夫。这是一个独特的性格。据俄编者说,“基里洛夫”这个姓氏可能来自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编的《袖珍外国语辞典》出版者H. C. 基里洛夫。《群魔》中的基里洛夫遵循的是“人神主义”,是由于狂热地渴求信仰与“地下室”哲学而复杂化的人类学思想——狂热地一定要表现自己的意志,对上帝、宇宙、历史规律吐“舌头”。他决定杀死自己,以此开辟人类生活的新纪元,这新纪元是以“人神”的到来而开始的。在《群魔》第1部第3章第8节中,基里洛夫说:“生活就是痛苦,生活就是恐惧。……如今人之所以热爱生活,是因为喜欢痛苦和恐惧。……如今人们是为了痛苦和恐惧而活着,这完全是个骗局。……将会出现一种新人,幸福而自豪的新人。谁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神。”“任何人只要追求最大的自由,他就应敢于自杀。……谁胆敢自杀,谁就是神。”在《群魔》中,基里洛夫是作为独特的一个虚无主义者而出现的,有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真正的虚无主义者是表示同情的,在他准备写《群魔》前言时,他就强调这个想法:“在基里洛夫身上体现人民的意念——为了真理而牺牲自己……为真理而牺牲自己的一切——这就是一代人的民族特色,愿上帝保佑他们,给予他们对真理的理解。因为全部问题在于认为什么是真理。”小说就是为此而写的。所以有人认为,对基里洛夫,像对沙托夫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将其看作“理想的俄国人”的。
03.倒霉蛋屠格涅夫(弗兰克《陀传》缩编本)
卡尔马津诺夫在外貌上与屠格涅夫仪表堂堂的英俊形象没有相似之处,但从其他方面可以确定无疑地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靶子,他取笑了作家同行身上所有早就引起他反感的方面。屠格涅夫的贵族派头和举止,他对在欧洲生活的偏爱,在《烟》中对俄国文化的诋毁,他的散文诗中非常明显的哲学悲观主义,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描绘特洛普曼被处决的那篇文章中看到的赤裸裸的神经质和自我保护的利己主义——这些都没被放过!叙事者与大作家的第一次相遇伴随着对那篇文章的讥讽戏仿,改为描述一艘轮船在英国沿岸的沉没。
04.李春雨的翻译语言
——可另一方面,他又见天派人请我……(P075)
评:见天……方言土语
——如今她成了一个地主婆、管家婆,铁石心肠,老爱生气……(P075)
评:粗俗。臧译:她现在成了一名管家、管事和心如铁石的人,总是气呼呼的……”PV译She’s become some sort of steward, an economist, a hard person, and she’s angry all the time…
——她肯定会大发脾气,大发雷霆……(P076)
评:臧译:她肯定会非常生气,大——发——雷——霆! PV译:she would have been terribly angry, ter-ri-bly! 看看臧译和PV的句子结构,原著是啥样的不难猜了……(李译重复且不忠实)
——可想而知,我对自己这位缩头乌龟似的可怜朋友该有多么恼火了 (P076)
评:臧译:当时我对我这位可怜的朋友顽固地闭门不出有时是多么愤慨 PV译:and therefore it may be imagined how indignant I occasionally became with my poor friend at that time for his persistent seclusion 夸张离谱过分啊
——就在我犹豫不决之时,好巧不巧……(P077)
——不承想(P077) ——可没承想(P104)
——这番话的信息量太大了 (P077)
评:噗……臧译:但是他这些话暗示了许多问题 PV译:I said nothing, but these words hinted at a lot.
第三章第二节 卡尔马济诺夫 篇章
——到头来却发现,其最最核心的思想竟如此稀松浅薄,以至于没有一个人会为他的江郎才尽扼叹息。但这些皓首老者自己却浑然不觉,兀自大发脾气。及至迟暮之年,他们的自负往往会膨胀到令人惊诧的地步。(P078)
评:雅!四字格大串烧……臧译:可是到头来他却暴露出他的基本思想是如此浅薄,如此渺不足道,以致对于他居然这么快就文思枯竭竟没有一个人感到惋惜。但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对此视而不见,还很生气。在他们的文学生涯行将终了的时候,他们的虚荣心有时竟会发展到令人吃惊的程度。PV译:in the end displays such thinness and puniness in his basic little idea that no one is even sorry that he has managed to write himself out so quickly. But the old graybeards do not notice this and get angry. Their vanity, precisely towards the end of their career, sometimes takes on proportions worthy of wonder.迟暮之年≠在他们的文学生涯行将终了的时候
臧译的船难注释:据俄国学者考证,此处系影射屠格涅夫的特写《处决特罗普曼》(1870)。无疑,这段描写与1838年5月“尼古拉一世”号轮船遇难的情况有联系。这艘轮船遇难的情况,屠格涅夫在他临死前的小说《海上大火》(1883)中曾描写过。19世纪40年代俄国文学界曾广泛流传着屠格涅夫年轻时在此次海上大火中的表现,因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可能不有所耳闻。【P079 李译无】
——我一定是太羞怯,太点头哈腰了(P080)
——她为尼古拉悲痛欲绝关我屁事(P081)
评:关我屁事,粗俗。而且李大教授又不老实了。臧译:她为尼——古连卡伤心欲绝,这关我什么事!PV译:What do I care if she’s grieving over Ni-ko-lenka! 看句子结构猜原文,哈哈哈(三联的数字版以为臧译名字中的横线是错的删去了,其实一点也没错)
——工程师坐在沙发上,蔫头耷脑,极不耐烦地听着 (P085)
评:蔫头耷脑……臧译:工程师无精打采地坐在那儿,既别扭又不耐烦地听着他俩说话。PV译:The engineer sat looking ruffled and listened with awkward impatience.
——但他保不齐会……(P093)——但保不齐神经错乱了……(P095)
——我简直服了他了,一条聪明绝顶的毒蛇……(P095)
——就算刨去流言蜚语 (P097)
——说那位姑娘昧了他七百卢布 (P098)
——赶紧回家吧,我来帮您捋一捋 (P100)
——这种人,漫说是骂我,就算是夸我 (P116)
鲫瓜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群魔》阅读笔记(01)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第一部第一章 代前言(共9节) 01.内容概述(彭克巽) 以40年代的进步...
-
《群魔》阅读笔记(02)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第一部第二章 哈利王子;提亲(共8节) 01.内容概要(彭克巽) 小说的...
-
《群魔》阅读笔记(03)
-
《群魔》阅读笔记(04)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第一部第四章 跛脚女人(共7节) 01.内容概要(彭克巽) 小说叙述的重...
-
《群魔》阅读笔记(05)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第一部第五章 聪明绝顶的毒蛇(共8节) 第一部结束 01.内容概要(彭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