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外汇管制
《外汇法》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大藏大臣高桥是清试图通过发行日本银行承购的国债来扩大财政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为此制定了《资本逃避防止法》。该法的目的是防止国内资本因为日元贬值而大量逃往海外。 引自 第 1 章 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 1945年 - 1959年 《外汇法》规定,日元与外汇的兑换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外汇银行进行。进口货物当然需要外汇。而支付进口货款所需的外汇资金必须得到外汇银行的“进口许可”后才能获得。 不过1949年《外汇法》还规定,“进口许可”必须要获得通商产业大臣的批准。也就是说,不论从外国购入何种商品,都必须得到通产省的许可。政府由此堵住了企业私自筹措外汇的渠道。这就是外汇资金的配给制度。 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过程中,为了解决国内的资金不足问题,引进外资的必要性受到关注。因此作为《外汇法》的补充,1950年5月制定公布了《关于外资的法律》(简称《外资法》)。该法规定了《外汇法》的例外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外国向日本投资,允许与外资的利润和本金相关的汇款。 引自 第 1 章 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 1945年 - 1959年 “通产省在日本经济中握有绝对强权”
通过《外汇法》,通产省大权在握。为了拿到通产省的许可,企业相关人员经常在通产省的走廊里排成长队。这里被称为“虎之门银座”。 美国的国际政治学者查莫斯·约翰逊(Chalmers Ashby Johnson)在其著作《通产省与日本的奇迹》中指出,“当时的通产省在日本经济中握有绝对强权”,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引自 第 1 章 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 1945年 - 1959年
18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间接税到直接税
即使到了昭和时代(1926年为昭和元年),直接税的比例仍然很低,1931年至1936年的平均国税收...
-
政府机构信奉的是“绝对正确”的神话
替罪羊 可能有人会认为,缓和激进的征税方式,会受到纳税人欢迎,没有必要特意去找个美国人来...
-
日本的外汇管制
-
日本银行的窗口限制 —— 中央银行
日本银行中心制 在1940年体制下的金融体系中,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日本银行介入...
-
有了1940年体制,重化工业才得以发展
1940年体制,重化工业才得以发展 如果当时采用由市场主宰的价格分配方式,则未必能够实现重化...
> 查看全部4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