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到了第二个重大筛选阶段,留在县中就读的孩子再次被视为“被淘汰”下来的人。“现在初中班主任都会说千万不要来县中读高中,不然一辈子就毁了。但凡家长有个一官半职或者固定职业的,孩子不离开县中就是没出息。”这是P中的老师和学生的共识,尽管他们就待在这所学校。县里的高中,从前是县域内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有新构,现在被部视至此。这些“被淘法下来的孩子”在县中很容易自我放弃,也不知不觉地被抛弃。“中国人现在非常焦虑,家长趋利心年常强烈,孩子进入好学校以后巴不得别人再也不要和自己竞争了。在脑体劳动待遇差别非常大的情况下,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外部观察者的分析和判断,把板子打在了家长身上。 …… 留下来的孩子总是被老师拿来与出走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些孩子本来还可以在一支水平不错的大队伍中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现在队伍中站在前面几排的人都走了,他们是不是就有机会站在前排被精心对待?事实并非如此。“县中的衰败是一个大趋势,现在有名牌效应家长会感觉省会比地级市好,地级市肯定比县城好,县城又会比农村好。”“我们县里面就是有这种风气,家里有条件的学生初中就出去了,生源流失的一个症结就在这里。”县中的老师们大体上如此总结生源外流的原因。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受访者都喜欢去追问和分析生源流失的原因,面对城挤、乡弱、村空的现实,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能给出清晰的路数,若要等到因果关系全部厘清后再行补救,那就为时已晚。这看起来是一个无法走出的困局。 引自 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8人阅读
不夜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什么,又扛起了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此生的功课,学校作为一个有别于社...
-
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好家庭的好孩子都去了城镇念书了”,所以村小的孩子就是那些在人生第一个筛选阶段被淘汰下...
-
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
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在比较中生活,并且看到自己未来的有限性和最远的边界。在经历了经...
-
第三章 县域学生的幻象与现实:机会不平等中的自我退缩
当一线城市的孩子运用互联网时,他们更有能力收获我们当下数字化经济和社会的红利。即便县中...
> 查看全部3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