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5
1989—2005年的时间趋势表明,人们的科学知识有所增加,对生活质量的期望保持稳定,对科学的兴趣起伏不定。在代际趋势中,科学知识和科学兴趣从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逐代增加,更好的工作条件也呈类似趋势,中间的几代人对生活质量的期望最高。不同国家的时间趋势和代际趋势都不同。在这里,新兴国家的故事可能很复杂,反映出了不同的历史、经济以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显然,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性别差距在各个世代的所有指标上都存在。在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方面,女性比男性更远离科学。相比之下,就知识而言,各个世代之间的教育差距正在缩小。就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而言,差距的缩小程度略逊于科学知识。不过,在年轻一代中,初等教育的附加值很明显,中等教育则拉大了受访者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显然,高等教育对于各代人的知识、积极的期望和兴趣有积极作用。中等教育使中间几代人更贴近科学,但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则稍显逊色。在各个世代中,接受过中等教育的欧洲人对科学的积极期望和兴趣正在下降。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给欧洲科学文化带来的不同附加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总之,根据后工业假设,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背景,这在各世代群体中有明显体现,尤其是在科学兴趣方面。科学知识是激发老一代人兴趣的驱动力,但是在年轻一代人中却并非如此。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教科书式的知识性问题没有充分挖掘能激发年轻一代科学兴趣的知识。想要在每个困家的背景下探索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仔细比较各国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期间国家地位的时间趋势和代际趋势。 引自 变化的旧欧洲科学文化(1989 —2005 年)
1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