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追溯卢布自身的演变和与它有关的争论,将金融体制和“可兑换性”(convertibility)、“汇率”(exchange rate)、“货币本位”、“发行银行的独立性”(independence of the bank of issue)等金融术语转化为政治语言。这些含义在200年前迥异于今日。当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在18 世纪推出被称作assignats的俄国第一张纸币时,纸币并不被当作真正的货币,而是货币的“代表符号”。为了确保纸币的信用,国家将等值的金属货币储存在“国家纸币银行”中,并承诺纸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铜币和银币。但当政府发现纸币可以轻松支付战时的特殊开支后,就开始发行没有金属抵押物“撑腰”的纸币。当纸币的价值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过量印刷等原因开始下跌时,政府为使之保值采取了一种新的手段——将纸币与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相关联。因此,人们开始认为,专制国家的纸币价值取决于君主的神圣承诺,而非实物的担保。指券从此被视为绝对权威的投射。引自 绪论:卢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