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伤疤
帕菲特的观点体现在西方的自主性和理性价值观中,是以认知为中心的。它将一个人定义为在时间上连续的思想、感知和欲望——换句话说,就是精神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衔接起来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人格就像一部贯穿你一生的电影,可以追溯至过去(至少追溯到你的学龄前时期,也就是长期记忆的开端),并投射到未来。缺乏心理上的连续性——记忆的体现——个体身份就失去了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霍格威这样的养老院是在试图通过与过去生活的物理联系和提醒,恢复心理上的连续性。 然而,当你仅仅通过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来定义他时,就会出现一种导致人性丧失的滑坡。举个例子,帕菲特写道:“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前,一个人可能是逐渐停止存在的。”他补充道:“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如果这个人已经停止存在,我们就没有道德上的理由去帮助他的心脏继续跳动,或者避免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引自 第二部 伤疤
1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