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之为“吃惊的心情”。 你坐下来一突然一拳打过来!你看到自已生起了-个污秽的念头。没关系,由它去。也就是以慈悲的态度称之为“念”,然后由它去。接着一哇!又出现了一个美妙的境界。没关系,由它去。也就是不执著,而只是慈悲地称之为“念”,然后由它去。我们会发现这种“吃惊的心情”是没完没了的。12世纪西藏瑜伽大师密勒日巴喜欢唱颂一些诗歌来说明正确的静坐方法,他在一首诗歌里说过,我们内心的投射比起一束阳光照见的灰尘还要多,即使你射出几百支矛都去除不了。所以我们练习静坐时,不要和那些杂念对抗,而是要明白诚实与幽默比任何严肃的修持方法都更能激励我们,帮助我们面对所有的现象。 不论如何,重点就在不要企图排除意念,反而要认清它的本质。如果我们把意念当真,它就会把我们耍得团团转。然而意念其实如同梦境、如同幻觉一般,并不是那么坚实的。意念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只是妄念罢了。 仁波切多年来一直在改良静坐的方法。他说,静坐时有任何刻意的挣扎都不好。所以,腿酸了,背痛了,你就动一下,不必忍着。我们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能够保持正确的坐姿,仔细地调整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我们就可以变得很轻松而能够安坐在蒲团上。大的调整动作可以带来五到十分钟的舒适,但是接下来我们就会开始想要变换姿势。如果真的 ,34 引自第34页
1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