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要点
“新秩序”改革: 1789年,塞利姆三世即位,同年爆发了影响深广的法国大革命。完成了与俄罗斯的和谈后,塞利姆开始推行“新秩序”改革,涉及军事改革、民政改革、复兴经济等。在改革上,奥斯曼很依赖法国人,大力学习法国的各项现代化举措。早年的印刷厂也得以恢复。塞利姆派人去欧洲,研究欧洲社会,在五个最重要的欧洲国家设立了常驻使馆。新政策推动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限制帕夏和大维吉尔权力,无主地重归君主,致力于缓解财政危机。改革重点在军事领域,目的是建立现代化军队。不过,只有一小部分土耳其人接受进步思想,支持“新秩序”改革。 拿破仑入侵埃及: 1798年,拿破仑以“解放者”姿态入侵属于奥斯曼领土的埃及,宣称自己是帮助土耳其人镇压马木留克叛乱的。此举的实际目的是打压英国势力,重振法国在近东的影响力。这是自十字军东征以来,第一次有基督教军队直插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地带。尽管奥斯曼在埃及只剩下象征性的权威,当地政权早落入马木留克手中,但奥斯曼仍然出面主张自己对埃及的主权。奥斯曼与英格兰、俄罗斯结盟,对法国宣战。拿破仑虽然击败了土耳其敌军,但是英国海军阻挠了他的东方帝王梦,于是拿破仑返回了法国。之后,英法和法土分别签署了《亚眠条约》,苏丹对埃及的主权得到认可。维护帝国尊严后,奥斯曼和法国的关系得以恢复,法土同盟并没有因此破裂。 塞尔维亚叛乱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塞尔维亚的近卫军发生叛乱,篡夺了中央政府在贝尔格莱德的权力,建立了暴虐的统治。苏丹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对付近卫军,于是鼓励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反抗近卫军。这次农民暴动史上罕有:基督徒少数族裔暴动的目标不是推翻穆斯林君主,而是以君主的名义发动。近卫军的统治被成功推翻,但是胜利在塞尔维亚人之间燃起了无法平息的民族热情。他们要求自治权,并选出了名为卡拉·焦尔吉的首领。在要求被拒绝后,卡拉·焦尔吉在没有外国军队帮助的情况下击败了苏丹的军队,还把土耳其人逐出了贝尔格莱德和其他要塞,让塞尔维亚人获得了一段实质上的独立时期。此举创造了历史,在那个民族主义觉醒的世纪,塞尔维亚人成了第一个从奥斯曼统治中获得实质性独立的巴尔干基督教族群。 与英、法、俄的复杂关系: 拿破仑称帝后,奥斯曼承认了他的皇帝地位,遭到英俄两国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希望得到奥斯曼支持,但是遭到拒绝,俄军遂再度入侵奥斯曼领土,两国再度开战。英国也希望奥斯曼抛弃法国,恢复与英国、俄罗斯的盟友关系,奥斯曼依然拒绝,于是英国也出师奥斯曼,但是遭遇失败。英国又入侵埃及,被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击退,此人在日后会把埃及变成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不再受奥斯曼管辖。对俄战争也由于两国都在观望拿破仑的动作所以并不活跃。 “新秩序”改革的终结: 由于缺少能投入对俄作战的军队,苏丹采取了大胆的军队改革,但遭到了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对。兵变与叛乱造成了诸多伤亡,形势对改革派十分不利,保守派占据了上风,于是塞利姆不得不取消“新秩序”改革。尽管如此,他还是丢掉了皇位,被投入狱中,他的堂弟穆斯塔法四世即位。穆斯塔法四世只在位了几个月,就被塞利姆的朋友与支持者巴伊拉克特尔推翻,但此时塞利姆已被勒死。穆斯塔法四世的亲弟弟马哈茂德二世继位。巴伊拉克特尔继续推行塞利姆的改革计划,但没多久就被再度发动叛乱的近卫军所杀,保守派取得了最终胜利。尽管塞利姆的改革被废止,但他还是推动了一场学习西方开明新思想的运动,这场运动终将在后世渗透进守旧的堡垒。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