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死亡与炼狱(1300—1500 年) 537
对宗教改革来说或许意义重大的是,欧洲各地对炼狱的着迷程度并不一致。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欧洲北部地区似乎更关心借助祈祷早日脱离炼狱。这种心态从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的加利西亚地区一直到丹麦与德意志北部的大西洋边缘地区或许最为强烈。14世纪的诗人但丁·阿利吉耶(Dante Alighier)在他的巨作《神曲》中详细描述了炼狱里的景致,这些文字可能表明南欧人也确实关心炼狱,但他的意大利读者对伟大诗篇的喜爱似乎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或实打实的现金。从中世纪晚期的遗嘱内容中就能看出人们的行事方法——这是了解多个世纪里成干上万个个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态不多的途径之一。欧洲此部的立遗嘱者会向炼狱产业的组成部分中投入大笔资金,例如为死者做弥撒。在德意志地区,流向弥撒的捐款从1450年左右开始激增,而且一直没有放缓的迹象,直到16世纪20年代整个制度在路德的冲击之下突然崩溃。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采样则并未显示同等程度的关切。对欧洲南部地区的一些研究表明,这种活动是16世纪后期由反宗教政革的改革派天主教神职人员引入的,而直到此时人们才对这些活动产生了一点儿虔敬情绪,让人联想起在欧洲北部正在被新教徒大规模摧毁的虔诚。同一时期源自德意志的玫瑰经崇拜也以类似的方式开始向南方转移。 欧洲南北部在救赎问题上的态度差异还有另一处重要特征,体现在为神职人员提供悔罪布道模本的很多书籍上。15世纪的欧洲出版了许多这种书籍,因为信众们在四旬斋的悔罪季里特别要求听取布道,并且期望他们的教士能够敦促自己在那时恰当地使用告解室。然而在欧洲的北部和南部,销路最好的书籍却有着内容上的差异,关于悔罪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北方,布道人员的关注焦点是悔罪者本人,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的悔罪需求,关注真心悔悟的重要性及告解带来的满足感;神父在告解过程中则要担任裁判,评估所有这些繁忙工作是否真诚。在南欧,布道的重点则更关注神父的角色,在这里神父被视为医生或者赦罪过程中传达恩典的调解员;布道人员并不怎么关注敦促平信徒们采取行动。 这种不同的意义在于,在欧洲北部以炼狱为中心的信仰所鼓励的救赎观中,无论是教众还是教士,罪人们都需要为了自已的罪而积累补偿:不断累加的实际行动可以用来减免脱离炼狱所需的时间。因此人们就自已的救赎可以做一些事情,而该教条正是马丁·路德在1517年之后特别攻击的目标。欧洲北部与南欧之间关于救赎问题的态度差异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路德第一次攻击灵魂祈祷产业中某些特别骇人听闻的产物时,他在欧洲北部地区取得的效果远胜于南欧。他告诉欧洲北部地区的民众,某些能够使他们感到最深切的满足且令他们确信自己正在投资建设救赎捷径的崇拜活动,无非是教士们的骗局。同样是这番言论在地中海沿岸却反响平平,因为当地人本来就对炼狱产业没那么上心。 引自 教会、死亡与炼狱(1300—1500 年) 537
8人阅读
梦旅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教会、死亡与炼狱(1300—1500 年) 537
灾难之后对慰藉的需求强化了自13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个人化宗教崇拜,转且突出了爱首受难与死...
-
教会、死亡与炼狱(1300—1500 年) 537
黑死病之后的欧洲社会十分关注死亡与应对死亡的方法。难怪在重世纪和2世纪发展出的炼狱教义成...
-
教会、死亡与炼狱(1300—1500 年) 537
-
遭受挑战的教廷(1300—1500 年) 544
再接下来的约翰二十二世招惹了更加直言不讳的敌人。在他粉碎了方济各会属灵派之后,又进一步...
-
遭受挑战的教廷(1300—1500 年) 544
此外,贴着会议至上派标签的一大堆理念本身就彼此矛盾或不确定。在如何定义教会或者如何说明...
> 查看全部19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