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暂居与破碎的岛屿
我在第一次造访马祖时,很惊讶地发现岛上竟然一座祠堂也没有。这个困惑一直到有一次拜访了牛角的一栋老房子,听了一位八十多岁老婆婆的解释后才逐渐明白。图1.4上方是她家的神龛,看起来非常简单:他们只是在家中角落的墙壁挖一个洞,把祖先牌位或照片放进去而已。祖先牌位四周还堆满杂物,没有台湾闽南人对家中神龛所赋予的神圣性。[19]我很好奇她家为何以这么简单的方式摆放祖先牌位,她说早期的人并没有久居的打算,因此在生活上尽量以简便为主,保持弹性,随时准备回到内地去。
的确,早期搬迁至马祖的人常因渔汛而在原乡与岛屿之间移动。由于没有长期定居的打算,马祖岛内宗族成员的关系也没有像原乡一样清楚、稳固。缺乏宗祠或宗族仪式更使得岛内族人内聚力不强。例如,牛角曹姓族谱的编辑者曹常璧,就花了二十年以上的时间辛苦地在两岸之间调查才完成《厚福曹朱曹姓族谱》(二〇一一年)。他告诉我,编辑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难是人与人之间找不到连结,同房之间很多人不清楚彼此的关系。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会讶异为何在马祖岛上没有祠堂的存在。此外,由于岛屿只是「外山」,马祖人认为不需要在暂居地设立宗族祠堂。以前马祖各村落也没有举行大型仪式或类似于台湾闽南人往祖庙进香的仪式,因为随时都可以回去。
因此,早期的马祖并不是真正的「移民社会」,而是「暂居之处」;人们来来去去,社会处于变动状态。在国家力量鞭长莫及、海岛形同弃置的无府状态下,「谁的拳头大,谁就拿去吃。」对于此一时期的这片岛屿,我们可以说,「暂时且破碎」或许是最贴切的描述。
Terraincognit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三不管地带
总之,我们可以说二十世纪初,马祖是一个处于三不管地带的「无政府社会」:土匪与海盗凭借个...
-
与大陆不可分的岛屿社会
岛屿除了与原乡之间有直接的连结乃至复制,岛屿彼此之间也因原乡所辐射出来的关系而产生横向...
-
无政府、暂居与破碎的岛屿
-
战地政务的设置
国民党在一连串东南海岛的战役连连失利后,手中仅存的岛屿剩下马祖与金门。由于国共继续对峙...
-
战争也有女人的脸
传统的马祖是一个渔村社会,男人出海打鱼,女人在家种地瓜、养牲畜、到山上捡柴,做各式各样...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