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FreelyCtrl (Life goes on and on...)
在读 山家清供:人间有味是清欢
梅花汤饼汤饼,是指水煮的面食,这里指馄饨。这道梅花汤饼,胜在形似梅花,并不是用真正的梅花做成的。福建泉州的紫帽山有位高人,曾经做过这道食物。每一叠馄饨皮,用五分梅花样的铁模子凿出梅花。吃的时候,桌上也放着梅花。有梅花之形,更有梅花之香,所以叫梅花汤饼。 引自 025 03/二十三首诗与二十三道菜 在唐朝及以前,中国人都喜吃肉食,认为肉食是最好的;蔬菜只能充当肉菜的佐料,换言之,就是配菜。到了宋代,蔬菜终于以素菜的名目独立了。素菜在宋代的兴起,影响颇大,甚至被认为是“中华料理”从中古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引自 011 01/宋朝开始了一日三餐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炒菜技术开始成熟。在炒出现之前,古人常用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烩、烤、糟、卤、凉拌和焖。受制于铁锅以及植物油生产技术的发展瓶颈,炒菜出现得较晚,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记载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两宋,普及于明清。 引自 011 01/宋朝开始了一日三餐 拨霞供这一道菜,林洪自己专门写了一首诗,第一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锅里的水不断翻滚,就像天晴时江雪融化,波浪在里面翻涌,大风吹翻傍晚时分照亮天边的云霞一样。所以叫“拨霞供”。诗句描绘得很美,但其实,不过是吃火锅的情景,波浪、晚霞什么的,不过是涮火锅时的光影变化。 引自 025 03/二十三首诗与二十三道菜 酥琼叶源于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炙蒸饼》诗:“圆莹僧何矮,清松絮尔轻。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炙手三家市,焦头五鼎烹。老夫饥欲死,女辈且同行。”这首诗描绘的正是酥琼叶的做法,而诗歌名“炙蒸饼”的意思其实就是烤馒头。在古代,蒸饼就是指馒头,而且还是隔夜的馒头。平凡朴素的烤馒头,在借用了杨万里的诗句“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之后,取名酥琼叶,平添了几分雅致和韵味。 引自 025 03/二十三首诗与二十三道菜
1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