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读书卡片六
阅读彭凯平著《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 第1篇消极情绪篇——化消极情绪为积极优势 第9章失望:失望中孕育着改变的生机 第10章嫉妒:如何让嫉妒生爱而不是恨?  一、重点内容摘录 1. 失望的双重性:失望是频繁出现的负面情绪,但也能成为改变的契机。 2. 失望的类型:对自己的失望(与结果相关)和对别人的失望(与关系相关)。 3. 失望的积极作用:失望建立在良好关系基础上,包含改变的动机。 4. 嫉妒的双重性:嫉妒是复杂情绪,分为善意嫉妒(激励自我提升)和恶意嫉妒(破坏性行为)。 5. 管理嫉妒的方法:悦纳自我、帮助他人、理性应对嫉妒情绪。 二、原文转述(用指定句式) • 不是失望本身不可调和,而是我们对失望的逃避心理阻碍了改变。正如书中所言,失望中孕育着生机,正如法官在判决中寻找正义的可能。 • 过去常常认为嫉妒是纯粹的负面情绪,其实应该将其分为善意与恶意两种。善意嫉妒能激励我们提升自我,正如看到优秀律师的表现而努力学习。 • 众所周知失望会破坏关系,但研究发现适度失望反而能促使双方坦诚沟通,正如刑事案件中的对抗促使更公正的解决方案。 三、个人体验 作为一名退休法官,我深感失望与嫉妒在职业生涯与晚年生活中的双重影响。以下是结合书中观点与个人经历的感悟: 1. 庭审中的“失望管理” 在处理家庭纠纷案件时,我常因当事人拒绝和解而感到失望。这种失望曾让我过度自责,认为自己未能充分履行职责。书中提到的“失望的积极作用”让我意识到,这种情绪其实是对案件公正解决的期待。在一次调解失败后,我主动与当事人沟通,表达对和解的期望,发现对方其实也有和解意愿,只是缺乏信任。通过坦诚交流,最终促成和解。 2. 退休后的“身份失望” 退休后,我常因无法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而感到失望。书中关于“对自己失望”的分析让我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忽视了退休后的其他价值。现在我通过法律知识分享,重新找到贡献社会的方式,发现这种转变让内心更加平和。 3. 家庭中的“失望传递” 法官职业的高压曾让我对家人有过高期望,例如希望子女选择法律相关职业。当他们选择其他道路时,我常感到失望。书中提到的“不对另一半有过高的要求”让我反思,这种失望其实是对他们的隐性指责。现在我学会尊重他们的选择,通过倾听和支持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4. 对“嫉妒”的晚年反思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因同事晋升而感到嫉妒,甚至影响工作关系。书中关于“善意嫉妒”的观点让我意识到,这种情绪可以转化为动力。最近一次社会活动中,我看到一位年轻律师的表现非常出色,虽然起初有些嫉妒,但后来我主动向他请教,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发现这种互动让双方都受益。 四、行动指引 1. 每日反思练习:每晚记录一件令你失望的事情,分析其背后的关系动机,连续坚持两周。 2. 善意嫉妒转化:当你感到嫉妒时,列出对方的三个优点,并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例如“每月学习一项新技能”。 3. 家庭沟通优化:每周安排一次家庭会议,坦诚表达自己的期望与感受,避免隐性指责。 4. 社会贡献计划:参与社会法律咨询活动,通过帮助他人消解嫉妒与失望情绪。 5. 写作疗愈实验:坚持每周写一篇法律相关短文,记录写作前后的情绪变化,连续一个月。 6. 睡眠与情绪调节:尝试书中提到的“数‘谁’”谐音法,结合正念冥想改善睡眠质量,记录情绪变化。 通过这些行动,我逐步将失望与嫉妒从“情绪负担”转化为“成长契机”,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与平和。正如书中所言:“失望与嫉妒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深刻理解人生的起点。” 
杨斌读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阅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读书卡片四
阅读彭凯平著《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 第1篇消极情绪篇——化消极情绪为...
-
阅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读书卡片五
阅读彭凯平著《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 第1篇消极情绪篇——化消极情绪为...
-
阅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读书卡片六
-
阅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读书卡片七
阅读彭凯平著《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 第1篇消极情绪篇——化消极情绪为...
-
阅读《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读书卡片八
阅读彭凯平著《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 第1篇消极情绪篇——化消极情绪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