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逝去的歌
雷韦小宝这样一个市井小子、缺乏父性引导之人,最终长成个武艺平平, 品位俗气,贪财好色又有些江湖义气的人。但恰恰是这样的反英堆人物,景终却干成诸多大事,获封一等鹿晶公,位极人臣,这样的故事构思是金庸有 意为之。小说开头,作者借文士父子对答点出了“鹿”与“鼎”的含义,对 应了小说结尾处韦小宝受封的鹿鼎公爵位。《鹿鼎记》要表达的思想就在这 个前后呼应之中,金庸旨在批判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们用严刑峻法塑造的压 抑社会。 小说发生在清代康熙初年,在小说第一回中,通篇都在写当时的文字狱。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用的就是法家思想,但法家思想和法律公正不是一回事, 简单说就是统治阶层对布衣百姓采用严刑峻法的统治手段。也是因为法家太 过严苛,秦二世而亡。经过汉朝文景两代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短暂阶段之后, 到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构建出“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一直沿用到清, 其严苛程度到明清最盛。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在《五蠹》中的名句“侠以武犯禁”,是最早提到“侠” 这个概念的记载,这句话体现了法家对于侠的否定态度。于是乎,在两千多 年“外儒内法”思想的统治下,侠是不被允许的,是被打压的,侠的精神在这样的统治背景下一定会逐渐消亡殆尽。这就是《鹿精记》为何是部反武快的武使小说因为在古代的社会统治背景下,侠不过是一种想象,想象终究一不过现实,终将破灭。毫无半点侠气的人反而能够在这样的社会中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得偿所愿。真正怀有侠义精神的人,如陈近南,唯有壮志难酬,遗恨而亡。 金庸武侠洋洋洒洒数百万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到底在写什么?如果从精神分析角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写“寻找父亲”。金庸笔下的主角们大多都没有父亲,或是遗腹子;或是还在襁褓中就失去了父亲;幼年、少年丧父者比比皆是;还有不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到底是谁的。他们开启英雄之旅的心理动力本质上都是在寻找“父亲”,寻找父性精神,并将其继承或发扬。直到《鹿鼎记》的故事,通过韦小宝这个主角,金庸表达了“侠”这种代表父性精神的象征在现实世界中挣扎、磨灭,虽有万般伤感但又不得不接受,于是金庸武侠到此为止。 引自 韦小宝:逝去的歌
12人阅读
楚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令狐冲:不羁的风
金庸是通过描写令狐冲的态度表达了道家“不以物累形”的思想。接受威胁或者利诱,必被“物”...
-
韦小宝:逝去的歌
陈近南理想化的形象与其反清复明的理想是一种父性的精神指引,这部分会形成孩子自我理想化的...
-
韦小宝:逝去的歌
-
读“中西人格的心理差异”
西方人格的形成基于西方文化的塑造,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明,经过古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
-
读“中西人格的心理差异”
东百方文明差不多的文化开局,却夫向了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黄者历史的发展,在近代已经产生...
> 查看全部4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