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利亚客人要通过“数”来说明“绝对非是者”?只要了解到“绝对非是者”在这里被当作“无”(。U6eV),而“无”在希腊人的观念中首先表示对“数”的否定,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中文里的“无”首先与作为在场性的“有”相对立,因此主要强调“非在场性”(aπO U O L a),这与希腊文的“0U6E”有一定的差别,后者首先强调“数”的缺失(deprivation)。这样,我们就不必奇怪这点:“无”在汉语的形而上学中充当核心范畴,而“0U6εV”在古希腊的形而上学中没有这样的地位。被古希腊人形成为重要思想主题的是“非是一非存在”(τo u n o v)而不是“无”(0Uδεv)。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关于数的观念与我们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关于与事物分离的、抽象的“数”的观念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而古希腊人仍主要将“数”考虑为事物的数目或数量,而且,数总与其所属的事物关联在一起。参见萨里斯(1996),第486页。因而,当希腊语中出现“£V”的时候,它不仅可以表示数字“1”,也可以表示“一个事物”、“一个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利亚客人才说全部“数”都可以设定为“实在一是者”。本篇对话后面关于“实在”(tao vt a)的讨论仍然离不开“数”的视域。引自 第二章 “是”与“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