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始末》/于大春
波兰立陶宛王国又称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简称共和国(Rzeczpospolita),它由波兰王国(Królestwo Polskie)和立陶宛公国 (Wielkie Księstwo Litewskie)合并而成。这“是欧洲版图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联合王朝”。[注:〔波〕耶日·卢克瓦斯基、赫伯特·扎瓦德斯基著《波兰史》] 1569年7月1日,波兰和立陶宛签订两国合并法案,标志着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1795年10月24日,沙皇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协议,重新瓜分波兰立陶宛王国,标志着波兰立陶宛王国覆灭。… 一 封建割据结束 …… 1333年,卡基米日三世(Kazimierz Ⅲ Wielki)继承波兰王位。为了稳固波兰的国内外局势,结束长期的封建割据,卡基米日三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343年,卡基米日三世与条顿骑士团(Państwo zakonu krzyżackiego)签署《卡利什条约》(Pokój w Kaliszu ),收回了多布任(Dobrzyń)和库亚维(Kujawy),保持了波兰北部地区的稳定。1348年,卡基米日三世在《纳梅斯武夫条约》(Pokój namysłowski)上签字,宣布放弃西里西亚(Silesia),改善了波兰同波希米亚(Bohemia)的关系。1355年,卡基米日三世与马佐夫舍地区(Mazowsze)新领主齐莫维特三世(Ziemowit Ⅲ)达成协定,获得了玛索维亚的宗主权。通过这一系列的协议,波兰维护了名义上的统一,也暂时稳定了周边局势。 其次,卡基米日三世开始扩展波兰领土,为此他不惜聚敛财富,向周边国家和个人借款。最终,波兰从当时势力衰微的基辅罗斯手中获得利沃夫(Lwów)和加里奇(Halicz),以及利沃夫以北地区的宗主权。 …… 卡基米日三世统治时期,波兰旧有的领土基本得到恢复,重新树立了王权,标志着封建割据状态结束。波兰赢得了相对的和平和繁荣,为向东方扩张铺平了道路。卡基米日三世恢复了波兰国王的权威,为自己赢得了“伟大”的称号。 二 卡基米日三世去世后的波兰王位争夺 …… …卡基米日三世一生娶过4个妻子,生下6个女儿。… 卡基米日三世…他决定从匈牙利安茹家族(Andegawenowie)的路易斯(Ludwik Węgierski)[注:其母亲波兰公主伊丽莎白(Elżbieta Łokietkówna)是卡基米日三世的姐姐。]和自己的外孙卡依寇(Kaźko,Kazimir IV Słupski)之间选择未来的波兰国王。1368年,卡基米日三世确立波莫瑞(Pomorze)的斯武普斯克(Słupsk)王公卡依寇为王位继承人,卡基米日三世在去世前将库亚维、宛赤擦(Łęczyca)和谢拉兹(Sieradz)交给卡依寇,壮大他的实力。同时,为了安抚匈牙利国王背后的势力(欧洲最有实力的家族之一安茹家族),卡基米日三世将罗斯国(Ruś)、大波兰(Wielkopolska)、克拉科夫和桑多梅日(Sandomierz)留给匈牙利的路易斯国王。 但是,卡基米日三世的决定遭到教会、市民和贵族阶层的反对,这三个阶层认为卡基米日三世的决定将使波兰再次陷入分裂,威胁他们的经济利益。同时,三个阶层决心通过反对卡基米日三世的政治斗争,重新夺回波兰政坛的控制权。 1370年,卡基米日三世去世。三个阶层开始公开支持路易斯继承波兰王位。为了继续取得三个阶层的支持,路易斯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355年,卡基米日三世在世时,路易斯就通过“布达特权法令”(Przywilej budziński),宣布永不向贵族和牧师增收新税。继承波兰王位后,1374年,路易斯颁布法令,将骑士和贵族的土地税从12格罗什永久减到2格罗什,同时,承诺应征参加波兰境外军事行动的骑士会收到酬劳。1381年,路易斯将特权扩展到教会和城镇居民。路易斯的让步,赢得了三个阶层的支持,为自己和后代继承王位打下了基础。 路易斯同样面临王位继承人的问题。路易斯只有3个女儿,他十分希望安茹家族与卢森堡家族联姻,一个女儿玛利亚(Maria Andegaweńska)与卢森堡家族的齐格蒙特(Zygmunt Luksemburski )有婚约,而小女儿雅德维嘉与卢森堡家族的威廉(Wilhelm Uprzejmy)有婚约。雅德维嘉有匈牙利安茹家族的支持,包括小波兰区在内的大多数波兰人反对齐格蒙特,只有大波兰区支持齐格蒙特。由于安茹家族和小波兰区(Małopolska)反对,玛利亚和齐格蒙特退出王位竞争。路易斯也做出让步,把波兰王位留给雅德维嘉,同时,雅德维嘉解除与威廉的婚约。1382年9月,路易斯去世。1384年,雅德维嘉成为波兰国王。 三 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公国建立联系 在卡基米日三世时期,波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一,恢复了王权,但是,面对周边势力的步步紧逼,波兰还是无能为力。西南部富裕的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希米亚,北部东波莫瑞地区被条顿骑士团占领,西波莫瑞地区被德意志帝国的勃兰登堡(Brandenburg)占领。日耳曼人的势力从西、南和北三个方向挤压波兰,与三方中任何一方相比,波兰都不具备竞争力。波兰只能向东方发展。同时,南方的匈牙利也挤压波兰的势力空间。1340年,卡基米日三世在与匈牙利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占领了原基辅罗斯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利沃夫。路易斯统治时期,对匈牙利人的偏袒引起波兰人的普遍不满。1376年克拉科夫起义,大量匈牙利人在起义中被杀,波匈矛盾公开化。1377年,路易斯将利沃夫割让给匈牙利,导致波兰人与匈牙利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面对周边势力的排挤,波兰为了生存和发展,选择了东部有相同需要的立陶宛。在利沃夫争夺战中,波兰与立陶宛有过默契合作。波兰占领利沃夫,而立陶宛占据了除利沃夫之外的大部分基辅罗斯领土。被占领的基辅罗斯领土上的罗斯贵族同意立陶宛和波兰的占领区分别天主教化和波兰化,支持波兰立陶宛建立联盟。这些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路易斯死后,波兰国内因为王位争夺分成两派。最终支持雅德维嘉的小波兰地区获得胜利。为了摆脱孤立局面,小波兰地区贵族决定与立陶宛王室联合,借助外部势力,巩固雅德维嘉的权位以及自己在波兰的绝对控制权。 立陶宛人是波罗的语族部落的一支,1240年建立立陶宛公国,成为波兰东部的一支主要力量。建国的立陶宛人开始向外扩张,占领了基辅罗斯的大片土地。14世纪,立陶宛公国成为东正教国家。立陶宛公国处于普鲁士、波兰和基辅罗斯三国之间,北临波罗的海。由于波兰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国力薄弱,对立陶宛构不成威胁,相反,倒是立陶宛时常威胁波兰。与波兰相比,条顿骑士团对立陶宛公国的威胁最大,基辅罗斯次之。在建国初期即面临条顿骑士团和基辅罗斯人的进攻,立陶宛公国丧失大片国土和人口。 条顿骑士团是立陶宛最大和最危险的敌人。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条顿骑士团以天主教会的名义,经常侵扰立陶宛。1383年,条顿骑士团的入侵达到历史顶峰,他们洗劫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占领了日姆兹(Żmudź)。条顿骑士团还介入立陶宛的内部斗争,公开支持立陶宛大公雅盖沃(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的堂兄维托尔德(Witold,也译成维陶塔斯或维托夫特),出兵帮助其与雅盖沃争夺王权。条顿骑士团的入侵使立陶宛面临分裂和亡国的危险。无论是雅盖沃,还是立陶宛的其他王公都清楚,只有联合波兰,接受天主教,才能对抗条顿骑士团。 …虽然立陶宛在蒙古人的征服过程中获得好处,占领原来基辅罗斯的大片领土(主要是今白俄罗斯)。但是,立陶宛占据了蒙古人入侵欧洲必经之地,因此,双方战争不断。1363年,立陶宛的奥尔盖得(Olgierd Giedyminowic)在蓝水(Sine Wody)击退了蒙古人的进攻,暂时保住了立陶宛对原基辅罗斯土地的统治。面对蒙古人的不断威胁,立陶宛必须选择一个联盟者。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开始与立陶宛发生矛盾,两国摩擦不断,莫斯科公国成为立陶宛国家安全的另一个威胁者。1380年,莫斯科公国在库里科沃(Kulikovo Pole)战胜蒙古军队后,莫斯科公国和立陶宛公国共同对抗蒙古人的要求使双方可以建立联盟。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Дмитрий I Иванович)希望雅盖沃皈依东正教,并且迎娶自己的女儿索菲亚(Софья Дмитриевна)。但是,由于立陶宛统治区内信奉东正教的基辅罗斯人远远多于立陶宛人,立陶宛东正教化和罗斯化趋势已经十分严重,莫斯科-立陶宛联合王国的建立将使立陶宛失去文化独立性。最重要的是,立陶宛的东正教化和罗斯化不能使立陶宛免除条顿骑士团的威胁。 对雅盖沃来说,与莫斯科公国建立联盟只能让立陶宛成为莫斯科公国对抗条顿骑士团的西部屏障,而与波兰联合则使立陶宛增加了一个对抗条顿骑士团的盟军,毕竟波兰与条顿骑士团统治区接壤并且积怨极深。同时,莫斯科公国迅速发展,已经开始威胁立陶宛的国家安全,特别是威胁立陶宛对原基辅罗斯地区的统治,莫斯科公国公开支持立陶宛的分裂势力。因此,雅盖沃更加倾向于选择波兰。 …… …蒙古入侵使基辅罗斯瓦解。立陶宛趁机占领了基辅罗斯的大片土地。立陶宛人开始被罗斯人同化。大量立陶宛人开始信奉东正教,白俄罗斯语成为立陶宛的官方语言。原基辅罗斯土地上的波雅尔贵族希望立陶宛彻底罗斯化和东正教化。立陶宛有丧失自己文化的危险。而波兰贵族承诺保持立陶宛文化的独立性。因此,在必须与别国建立联盟的条件下,波兰-立陶宛联盟对保持立陶宛的文化独立性更加有利。 四 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公国结盟 …1385年8月14日,雅盖沃签署…《克列沃条约》(umowa krewsko-wołkowyska),条约规定:雅盖沃将迎娶波兰国王雅德维嘉,雅盖沃和立陶宛人将皈依天主教,波兰与立陶宛合并。1386年,雅盖沃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大教堂完成洗礼,教名瓦迪斯瓦夫(Władysław)。同年,雅盖沃继位波兰国王,史称“瓦迪斯瓦夫二世”(Władysław Ⅱ)。雅盖沃既是立陶宛大公,又是波兰国王,这标志着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公国建立联盟。 1387年,雅盖沃向立陶宛贵族承诺,立陶宛人将与波兰人享有平等权利,打消了立陶宛人的顾虑。随后,波兰与立陶宛签署一系列条约,强化两国联盟关系,主要条约包括:1401年的《联盟条约》(unia wileńsko-radomska)、1413年的《赫洛德洛联合条约》(unia Horodelska)、1432年的《格罗德诺联合条约》(unię grodzienska)等。 雅盖沃去世后,尽管两国对于联盟的性质存在分歧,两国的联盟关系也时断时续,但是,波兰立陶宛联盟的框架是双方认可的,波兰王位和立陶宛大公位的继承也按部就班进行,从而保障联盟存在两百余年。 五 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公国合并 1434年,雅盖沃去世,其次子卡基米日·雅盖洛契克(Kazimierz Ⅳ Andrzej Jagiellończyk)继任立陶宛大公,1446年被选举为波兰国王,史称“卡基米日四世”(Kazimierz Ⅳ)。1492年,卡基米日四世去世,其外孙杨·奥尔布拉赫特(Jan I Olbracht)继任波兰国王,另一个外孙亚历山大(Aleksander Jagiellończyk )继任立陶宛大公。1501年,亚历山大继承波兰王位。1506年,亚历山大去世,老齐格蒙特一世(Zygmunt I Stary)继位。1548年,老齐格蒙特一世去世,齐格蒙特二世(Zygmunt Ⅱ August)继位。1569年7月,波兰和立陶宛签订卢布林协议(unia lubelska),两国合并为一个国家,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公国联盟变成了联合王国。 早在16世纪上半叶,部分波兰贵族提出波兰与立陶宛应该实质性合并,从而统一联盟内部力量,约束立陶宛的分裂势力和寡头政治,同时要求波兰贵族在立陶宛发挥更大作用。由于担心失去既得利益,立陶宛贵族反对统一。 1548年,齐格蒙特二世登上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之位。齐格蒙特二世也反对进一步合并两国,因为他在立陶宛的大公称号依照惯例是世袭,波兰的王位继承需要经过贵族同意,实质性合并势必影响雅盖沃家族的政治利益。 …1562~1563年,许多波兰贵族提出在政治上统一联盟各个组成部分的要求,将王室普鲁士(Prusy Królewskie)[注:原条顿骑士团统治区之一。1454~1466年,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王国进行了13年战争(wojna trzynasto- letnia),1466年双方签订《第二次托伦条约》[pokój toruński(1466)],该地区成为波兰领土。王室普鲁士主要疆域包括东波莫瑞(Pomorze Gdańskie)、库尔莫兰(Ziemia chełmińksa)、马尔堡(Malbork)、艾尔布隆格(Elbląg)和瓦尔米亚(Warmia)等。]、立陶宛本土、利沃尼亚(Liwonia)立陶宛统治区和东基辅罗斯与波兰王国共建成一个新国家,在压力之下,齐格蒙特二世同意该要求。但是,该要求遭到一些立陶宛统治区贵族的反对。 1563年,齐格蒙特二世批准特权法令,恢复立陶宛东正教贵族的议员资格,授予他们同波兰贵族一样的特权。许多立陶宛的罗斯贵族开始积极支持两个王国的合并。1565~1566年,立陶宛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进行政治改革的决议,立陶宛在政治上开始模仿波兰。新法令在立陶宛也被称为“立陶宛第二法令”(Ⅱ Statut litewski),以此区分新旧法令,立陶宛中小贵族从第二法令中看到自己即将获得更多利益,更多人开始促进联合王国的建立。这为两国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 1564年,波兰和立陶宛的代表在华沙召开会议,商讨两国合并问题,波兰代表态度坚决,而立陶宛的反统一派也不让步。1568年12月,双方在波兰卢布林(Lublin)再次召开会议。会上,波兰代表提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立法议会,立陶宛人担心立陶宛会丧失许多利益,提出反对。1569年3月16日,王室普鲁士代表参加大会,表示支持统一,立陶宛人开始被孤立,立陶宛面临被波兰和普鲁士彻底吞并的威胁,立陶宛贵族原有的一些特权将不再被保留。6月28~30日,经过多轮争论,波兰做出一些让步,最终合并法案被通过。7月1日,各方举行宣誓仪式,宣告波兰立陶宛王国建立。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史称“卢布林会议”(sejm walny w Lublinie),会上,波兰与立陶宛重新签订的联盟协议指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公国合并为一个国家,后来被称为波兰共和国(历史上也称之为波兰立陶宛联盟共和国);共同的国王由全国联合议会选举产生,国王必须保护两国人民的权利;两国拥有共同的议会和参议院;奉行统一的对外政策;统一两国货币;波兰和立陶宛的贵族拥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特权;立陶宛保留自己的国徽、国玺、军队、财政、司法和行政系统;作为交换的一部分,西基辅罗斯南部(今乌克兰的西部地区)并入波兰等。卢布林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波兰与立陶宛实现实质性合并,原来松散的联合结束。整个16世纪被波兰贵族称为“黄金般的自由期”。但是,“在波兰和立陶宛实现王国合并后,波兰共和国内部的贵族民主制获得新的发展,由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组成的独特的政治制度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注:巩海东:《从王朝联合到王国合并——波兰立陶宛关系研究(1385~1569)》,硕士学位论文,] 六 波兰立陶宛王国建立的主要原因 …… (一)文化整合的大势所趋 15~16世纪,欧洲兴起文化整合运动。这一时期,一些欧洲强国开始兴起,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和瑞典先后开始对外文化扩张,一些弱小的文化势力在整合过程中被兼并。波兰立陶宛王国也是这次整合运动的产物。波兰与立陶宛建立联盟时,波兰文化占据主动地位,但不是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波兰和立陶宛的文化冲突和民族的不可融合使两者之间的整合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导致新文化整合体内部存在强大的离心力。 初级整合之后的文化体具备了一定实力,波兰立陶宛文化区开始向外扩张,但是波兰和立陶宛力量分向各个目标,没有集中力量。扩张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除占领了西基辅罗斯地区和普鲁士利沃尼亚区之外,波兰和立陶宛在其他地区的扩张处处碰壁,初级整合后文化扩张以失败告终。 16世纪中后期,欧洲的文化整合接近尾声,文化整合的效果日益显现。而波兰和立陶宛的整合明显落后于欧洲其他地区。从松散的联合向高级阶段的文化整合迈进成为大势所趋。 (二)周围文化势力的压迫 …14世纪末,刚刚完成文化初级整合的立陶宛在形势上占有优势,开始发动扩张。1399年,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立陶宛战败。1401年,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的战争爆发,立陶宛战败。…16世纪中叶,各个文化区整合初步完成。沙皇俄国兴起,立陶宛直接面对强敌冲击。1558年,利沃尼亚战争爆发。1566年战争结束。波兰立陶宛联军与北欧人和俄国人各有胜负。立陶宛人深刻意识到,立陶宛无法独立对抗俄国,保障自己文化区的唯一方法是和波兰合并,实现文化整合。严峻的形势使原本反对文化进一步整合的立陶宛开始考虑与波兰的整合。 (三)波兰和立陶宛两国贵族的需求 …波兰立陶宛的合并将两国贵族的势力推上历史顶峰,“波兰语中的共和国‘rzeczpospolita’是共同所有之物的意思,即共和国由贵族共同所有,非国王一人所有。这与‘王权神授’和‘朕即国家’的观念迥然不同”。而贵族常常为了自己的需要左右政局。波兰与立陶宛建立联盟就是各方贵族从各自利益出发,共同推动的结果。 对于波兰贵族来说,波兰与立陶宛的实质性合并意味着贵族们利益扩大。首先,整合后力量增大,对外扩张具备实力,而新征服地区会给贵族们带来更多的土地和金钱。其次,波兰贵族在立陶宛将有更多土地拥有权。而对于立陶宛贵族来说,波兰与立陶宛的合并将使其拥有同波兰贵族一样的特权,包括政治、经济和司法等方面的权力;而且面对俄国的步步紧逼,立陶宛贵族有丧失既得利益的危险,只有联合波兰才能保证自身安全。立陶宛贵族尤其是中小贵族特别支持两国合并。而对西基辅罗斯地区的东正教贵族来说,合并意味着他们的权力和利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和提高,还可以整合波兰和立陶宛的力量,共同对抗蒙古人。因此,贵族阶层极力推进波兰和立陶宛建立统一王国。
32人阅读
沙漠的邻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始末》/于大春
-
《浅析阿尔巴尼亚的宗教宽容》/靳乔
一 阿尔巴尼亚宗教宽容的体现 …… …阿尔巴尼亚于1976年正式宣布成为无神论国家)以及波黑独...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