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椅上的谎言》摘录
推荐序二 诚实、自觉与自制(申荷永)
◆ 书中呈现的是一种幽默,一种近似寓言的幽默。因为,在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时时回荡心理治疗的弦外之音,似乎是要揭示心理治疗之中的心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之外的心理治疗的意义。
◆ 纵观整部小说,看似有来访者的谎言和诱惑、治疗师的自负与自大,但实际上,在其背后所衬托出来的主题,则是诚实和真情、自觉与自制。
◆ 从事心理治疗,甚至是心理分析,犹如撑一叶小舟于大海之上。认真与诚实的态度、自觉与自我约束的能力,便是保障。唯此,你才能面临风浪;唯此,你才能应付暗礁;唯此,你才能不怕险滩,甚至是海妖的诱惑。这不仅是治疗师的庇佑,也是来访者的福音。
◆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译者序 临床与诊疗椅上的真诚(鲁宓)
◆ 个案的内心世界存在的混乱,其实是一种恐怖的平衡状态。
导读(柏晓利)
◆ 第一次接诊时往往很容易下诊断,来访者越来越多后,诊断却反而越来越困难,换句话说,确定度与知识成反比。
序曲
◆ 贝拉的病状最显著的地方,是她的冲动。她产生了欲望——砰,她就要付之行动。
◆ 确定度与知识成反比。
◆ 以一种移情的精神官能症状来取代原来的症状,这是用来控制自毁性症状的好方法。
◆ 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自我仇恨与毁灭的恶性循环,然后是羞愧所带来的更多恨意。
◆ 标准对人只有坏处。你治疗的不是标准;你必须治疗标准后的那个人,而不是标准。
◆ 但我不是对你的头脑说话。我是对你的心。
◆ 也许你会接受一点点的我,让我进入你的血液中,让我教导你。记住,欧内斯特,当我说你能面对你的阴影,我的说法是正面的——我的意思是,你有勇气与胸襟成为一个伟大的心理医生。
◆ 不,不想自杀,虽然我承认我受到黑暗面的吸引,但我是个求生者,我会躲到地窖中舔我的伤口。
第二章
◆ 知道金钱只会成为问题,而不会是报复
第三章
◆ 我们所经验的苦楚的大小及本质不是由创痛的种类,而是由创痛的意义来决定的。而意义正是肉体与精神上的差异。
◆ 他热爱尼采宣称的:越高大的树,根就沉得越深,深入黑暗,深入邪恶。
◆ 然而这些良言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欧内斯特痛恨自己受制于黑暗面。他痛恨那奴役性,痛恨被动物本能驱使,痛恨被早期制约所奴役。
◆ 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有限,学习活在当下,不再为未来的某些时刻延迟生活:比如周末、暑假、退休。
第四章
◆ 这很显然是抗拒。为50分钟的辅导花一大笔钱,然后规律性地浪费掉10%的时间和金钱,马歇尔想,显然这是自我矛盾的明证。
◆ 我们通常假设充分的解析和洞察最终会导致外在改变,但这并不是问题的答案。
◆ 反移情——医生对病人的情绪反应。
第五章
◆ 不要夺走其他人的个人责任,不要想成为所有人的依靠。如果你要帮助病人成长,就要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父母。
◆ 事情有真正的责任,也有伪装成责任的偏执。
◆ “嗯,这样你的余生就都规划好了。”保罗回答,“那就是正统教义派的一贯伎俩。让年轻而危险的心智先接受几年教义的洗脑,把最后一点创意都抹杀后,就依靠这位后生来维护神圣的法典。就是这样,对不对?新生的任何挑战都会被视为反叛,是不是?”
◆ 欧内斯特也不喜欢借书,他读书时喜欢画线或加注,保罗寻找有诗意的字眼,而欧内斯特寻找理念。
◆ 欧内斯特做出大胆的决定:他将要实验一种极端的平等治疗方式。他将要彻底揭露他自己,只有一个目标:与病人建立真实的关系,并且假设这个关系本身就可以带来治疗。
第七章
◆ 谈谈尚未受到重视的一种成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缺乏外在观众的情况下,却一直葆有创意的能力。毕竟,还有哪种艺术家能穷毕生之力,投入一种从不被他人观看的艺术?虽然这些艺术家相信弗洛伊德所说的:精神分析是科学。试想切利尼铸出一个光彩夺目的银杯却将它封入地窖;或是马斯勒将玻璃熔出一件优雅的杰作,然后独自在工作室内敲个粉碎。太恐怖了!
◆ 2024/10/01 发表想法
想起社会认同理论。但我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难以认同,越来越小圈子化,大家都一起蜷缩在自我之中,自我成为关注的一切焦点,社会认同的需求会越来越小。
原文:生命也是如此,马歇尔反省着。没有比缺乏观众的生活更糟的了。一次又一次,在心理医生的工作中,他注意到病人异常渴求他的注意力——的确,对观众的需求是长期心理治疗中一个隐而未宣的重要因素。从治疗丧偶病人中(他赞同欧内斯特书中的观察),他经常看到他们因为失去了观众而陷入绝望:他们的生命不再受关照(除非他们够幸运,相信某种神祇有时间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 但那是别人的恐惧——生与死的精确交界,灵与肉溃散的一瞬间。
第十章
◆ 梦有自己的主张,创造于意识昏沉的时分,显然比较遵循大众文化,而非个人的意志。
◆ 最起码它说明了弗洛伊德的一个论点:梦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睡眠。
第十一章
◆ 一条倒流的河!带着松果和棕色易碎的橡树叶向上流,离开大海,流回童年的黄金岁月与原始家庭团聚。
◆ 过去是你现在意识的一部分,它成为你体验现在的透视镜。
◆ 所有悲伤的话语文字中,最悲伤的莫过于这一句,本来可以……’”
第十三章
◆ 病人梦见自己与心理医生参加会议,必须一起住在旅馆中。心理医生建议她换到他隔壁的房间,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上床。于是她到柜台安排。不久之后,心理医生改变主意,说这样做不好。于是她又回到柜台,取消换房,但是太迟了。她的东西都被搬到新房间了。结果她发现新房间比原来的房间好多了——更大、更高、视野更好。”“不错,不错。我懂了。”保罗说,“病人对于性爱的渴望能够达成某些重要的进展——更好的房间。等到她发现性渴望只是幻想而已,进展已经无可逆转,她无法再变回去了,就像她无法回到原来的房间一样。”
第十六章
◆ 幻想不见得需要纠正,这是自我用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限制、沉闷与绝望的自然做法。
第十七章
◆ 你知道当我们庆祝生日时,通常是快乐的场合,但是我总觉得刚好相反——生日很悲哀地提醒我们生命的流逝;庆祝生日只是想要否认这种悲哀。
第二十一章
◆ “欧内斯特,真是很奇怪,因为昨晚我也梦见了你。这是不是荣格所谓的‘同时性’(synchronicity)?”
“不完全是。我想荣格的‘同时性’是指两个相关的现象,一个发生在主观世界,另一个发生在客观的物理世界。我记得他描述有一天在解析一个病人的梦,病人梦见了古埃及的金甲虫,然后他发现有一只甲虫在窗外碰撞玻璃,仿佛想要飞进房间。”
“我一直不了解这个观念的重要性,”欧内斯特继续说,“我想许多人对于生命的无常感到不安,于是希望相信有某种宇宙关联存在。我并不太在意这种观念。大自然的无常与无情并不会让我感到不安。为什么大家如此不敢面对‘巧合’?为什么不单纯地当成巧合来看待?
◆ 弗洛伊德的教条主义与荣格的神秘主义之间的无人地带,
第二十三章
◆ 花时间思考自己的生命,这对卡萝而言是革命性的做法。她这辈子都刚好相反,用各种分心的活动来占据时间。
第二十七章
◆ “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客观。他被这些事情与情绪所困住,他认同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帮助他后退几步。我们需要让他从更远的观点来看自己,甚至采取宇宙性的观点。这正是我对你尝试的做法,卡萝琳,每当我要你去思索你的生命事件,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的客户变成了那些事件——他忘记了更广大的自我,那些事件只是生命中的小小摩擦而已。更糟糕的是,你的客户以为目前的悲惨处境将是他永远的写照,永远固定住了。当然,这是沮丧的明显征兆——悲哀与悲观的合并。”
◆ 现在他一定感觉非常无助,而且对这种无助非常恐惧。他也许没有想到他有选择权,这些选择让他有改变的力量。必须让他了解,他的困境并不是既定的命运,而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比如他选择重视金钱。一旦他能了解,他才是自己情况的主宰,他就能了解他自己有力量拯救自己:他的选择使他陷于此境,他的选择也能使他自由。
◆ 压力有一个始点,也必然会终结。你也许可以回顾过去他曾经如此愤怒与承受压力的情况,帮助他回忆这种痛苦如何消失。目前的痛苦在将来也必然会变成褪色的回忆。”
第二十九章
◆ 下棋就像生命:当棋局结束时,所有的棋子——卒子、国王、皇后——全都要回到同一个盒子里。
◆ 答案泉涌而出。马歇尔承认他对于雪莉的情绪很类似他对于欧内斯特的情绪,两个人都因为否定了他的职业信仰而伤害了他。是的,他的确感觉受伤与背叛。他也的确在等待被安慰,等待某种抱歉与忏悔。
马歇尔说出这些话之后,立刻摇着头说:“这是我的心与受伤的自我在说话,我的理性有不同的答案。”
“什么答案?”
“我不应该把学生对于自主的追求当成是个人攻击。雪莉必须能够自由地发展她自己的兴趣,欧内斯特也是如此。”
“也必须自由地脱离你的控制?”卡萝问。
“不错。我记得我的精神分析师告诉我,我把生命当成一场足球赛。强悍的推挤、阻挡、向前冲,以意志来压倒对手。
◆ “永远准备好迎接真相。”
出版说明
◆ 本书以戏剧性的手法探讨了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移情问题,描绘了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进行的心灵探索之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