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离开公司职员身份,我真的就一个人了:专访“市场里的二手书店乌拉拉”店主宇田智子
呀,古人的谚语不能马虎对待,他们说的确实对,找东西就得找对地方。我也从此学到一招,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更得出门走一走,不能退缩也不能把自己关在门后闷着。” 引自 10我存的一百万,都没人领:专访文身匠人三代目雕佑西 但另一方面,我还是相信圣埃克苏佩里说的那一句:做人即承担责任。知道了,这事本身附带有一种责任。有人在那里坚持开书店,继续卖鱼或开始新生活,一旦知道这些事和人,某种意义上你我也就成了其中一部分。 引自 09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没的选:日本福岛访问记 “因为地震之后的两个月运输系统都停了,这段时间的杂志都堆在仓库里。我跟中盘商量之后把这些过期的刊物都摆在店里,大家可开心了,那段时间的杂志一直在刊登和核电站有关的信息,这就是我们想知道的。很多客人拿个大塑料袋装满杂志扛回去。可以理解,因为在这种非常时刻,你手里的信息及其正确性就是一条生死界线。手机上网读到的文字,包括社交网站在内,很多时候是不可靠的,标题也好内容也罢,他们的第一目标是吸引眼球,我们灾民不需要这些。过了那段时间,我的结论是印在纸上的信息还是比较可靠。而且看纸质书不用电嘛,停电也可以看。还有一件事,平时你们可能没法感觉到,纸质书本身的重量和手感在非常时刻能够给人一种安慰。” 引自 09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没的选:日本福岛访问记 “不过这也就是独立书店选书的妙处,你怎么选书、怎么摆在店里,可以拉近一本书和读者的关系。比如讲谈社学术文库系列出了一本新书,如要让一个读者遇见那本书,书店越大,那这个概率就越小。但在我们这种小书店,哪怕在书架上只露出书脊, 引自 09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没的选:日本福岛访问记 若有必要也可以给客人介绍原町区的那些书店。我认为Full House的存在意义在于交流,书店的好处就是你不用花钱也可以待很久,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你想跟别人接触时会想到的地方。有一个年轻人经常来这里,跟我聊两个小时就回去,不买书,我觉得这也挺好的。在这里经营一家书店,只能这样一步步培养出信赖关系。” 引自 09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没的选:日本福岛访问记 少数。人为什么犯罪,追溯根底,是因为孤独。没有被家人或社会接受、自我认同感很弱,长久下来就会认为这整个社会对他有敌意,以为大家都对你不好,也会养成反社会的心态。你没办法完全相信别人,甚至在被别人欺骗或抛弃之前,自己就试图先欺骗对方。” 引自 07在别人土地上成长:专访华人暴走族“怒罗权”创始人汪楠 “可能因为我后来得了奖(木村伊兵卫摄影奖),大家认为我是摄影师。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师,也没受过专业的相关训练。我去拍照是因为到现在还请不起摄影师,若有人能负责摄影部分,我会马上把相机交给他,这样我就可以专心采访或写稿了。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报道,所以我不在乎拍出来的东西美不美。有时候当记者的会忘记这点,拍照的时候过于注意美感,我也得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拍得太美。” 引自 06我介绍的是普通生活,却被称为另类:专访摄影记者都筑响一 “从效率来看,这种做法绝不划算,我的流程安排也有过问题,加上搬迁这件事确实拖了不少时间。但这些年,我获得了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建筑本身的意义。现在的社会非常富裕,总体上产能过剩,但这种环境反而剥夺了人们自己动手才能感觉到的幸福。而且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们彼此的关系隔得太远。比如建筑师在办公室只管画图,很少去工地。施工程序也过于规格化,木匠无法发挥原本的创造力,被夺走自尊心。我想透过自建的蚁鳟鸢勒,夺回活着的喜悦感。” 引自 05为未来两百年的“纯手工”大厦:专访一级建筑师冈启辅 “人都会老去,也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其中最为甚的是死亡。但我看到的并不是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是活着的人。‘活着'这件事多么顽强、柔韧。我的客人一边感受着死亡的气息,一边维系生命。这是多么孤独和恐惧 引自 04老太太,便当准备好了:专访独立摄影师福岛淳史 新冠肺炎、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战争和其他黑暗消息笼罩日本列岛多年,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与小林纪晴二十多年前看到的相比,已经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变化,并且达到令人窒息的境地。然而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抑制焦虑感,仍然在工作、学习、刷牙、吃饭和呼吸。“这本身就是像黄金般宝贵的事情,散发着强大而美丽的光芒。”福岛淳史在出发前说道。 引自 04老太太,便当准备好了:专访独立摄影师福岛淳史 但在聊天过程中福岛淳史几次提醒我,他拍摄独居老年人不是为了启发民众或挖掘社会问题。他本人和这系列作品给我印 象最深的也不是成果,而是一个作品的诞生,那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他最后达到的境界让他看见“生老病死”的格外模样,成功透过摄影让我们对“人”本身产生敬意。 我们很多时候太习惯于看结果,高效率和高产出几乎成为争取生存机会的重要手段,然而社会里还有一群人,他们无法放过心中的龃龉,就像福岛淳史几度把自己卷在被子里,不得不停下来探索内心深渊。结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临更为广袤的命题并陷入苦闷,故此经常会与社会脱节。在极致追求效率的社会里,别人都在自顾自地走,若要原地踏步、反复思考,反倒需要相当强韧的精神。而我相信,包括摄影或文学在内的艺术,都是经得住这种非效率状态的人完成的。经济发达和富裕生活或许可以利用科学技术达成,但富裕之后到底该干什么,活着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我们还是得自己找。这不是单靠智力就能想清楚的,你必须踏出一步,与眼前的人或事产生关系。 引自 04老太太,便当准备好了:专访独立摄影师福岛淳史 成为农夫的这两年,他说特别喜欢夏天,所有生物都有一种蠢蠢欲动的生命感。夏天里的植物成长特别快,同时也会快速腐烂、死亡,人透过农业和自然成为一体,他在其中感受到一种性感。“灿烂的生命背后啊,这生命的火焰越大,它的影子也越黑。我为什么这么觉得,可能还是受到送便当那份工作的影响吧。”车行驶在海边,拐弯开进小山路,过山就到车站了。 引自 04老太太,便当准备好了:专访独立摄影师福岛淳史 “那一天我就发现,此前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太以自我为中心。在潜意识里,我可能一直以为生活会这么继续下去,直到死亡那天都能够保有健全的身体,万一哪天行动不便,国家肯定会把我保护得好好的。但眼前的现实告诉我,之前的这些预想与期待根本是不可能的。” 引自 04老太太,便当准备好了:专访独立摄影师福岛淳史 还记得第一次访谈快结束的时候,香取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摇滚,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做下去好不好。可能应该像大家一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多样化才对。”那可能是他的真心话,也可能是一种谦虚的表达。一个普通日本大学生来到中国大陆,遇到“真正的”摇滚,与其同步成长二十多年。虽然自己不会玩音乐,但他透过自己的钻研和编纂,给自己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立足之地,在看似广阔无垠的中国摇滚界,为未来的听众和曾经漂泊在这片海里的音乐人维护着种种回忆和热情。我忍不住说,难道这不叫幸福吗?他对此没有直接回答,安安静静地淡笑着。 引自 03中国摇滚编舟记:专访CHINESE ROCK DATA BASE创建者香取义人 “每逢初秋,我去回收垃圾都会看到被扔掉的大米,完全可以吃的。那是因为有人爱吃秋季新米,新米上市后就把古米扔掉。一袋好好的大米,对某个人来说那是垃圾,但对另外一个人来说那也许是宝贵的食物。我跟你说,世上没有所谓的垃圾,但把它扔掉就变成垃圾了。垃圾就产自于我们心中的傲慢。” 前几年一个秋天,我参加了一场“可持续发展目标”主题的讨论会。由泷泽秀一主讲,这是他在会中说的一句话。听起来在说垃圾,但若知道这个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你就会觉得,那也许是他对人生种种相的一个表态。 引自 02你的垃圾,表现出你的人生:专访搞笑艺人泷泽秀一 “在所谓的高级住宅区,感觉垃圾总量比其他地方少。顶多网球或美容仪器的出现率会稍微多一点。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当你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都比较宽裕,就能够意识到更远的未来,包括自己的健康。垃圾很能反映出你的生活状态,甚至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扔出去的东西,其实很能表现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可以反过来想,若能够改变你的消费方式和你所产生的垃圾,你的人生也会产生比较正面、积极的变化。” 一个地区的氛围可能会激发居民的所属意识、观念或甚至义务感,反之亦然。泷泽秀一根据上述推想给了有意思的建议,当你找房看房时,除了地段、租金和通风采光之外,还可以留意一下当地垃圾回收处的清洁度。 引自 02你的垃圾,表现出你的人生:专访搞笑艺人泷泽秀一 不知道的事情就去查,自己力所不及,可以请别人帮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真正能做到底的人并不多。宇田智子擅长与自己对话,大部分的人选择右边的时候,她会停下来问自己是不是想去左边。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时,她不会苛刻要求自己或过于自卑,而是伸出触角,与别人建立连接,慢慢向下扎根。我认为这也是“格外的活法”所需的素质。它不是一瞬间下大决心的冲动或激情就会成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自 01离开公司职员身份,我真的就一个人了:专访“市场里的二手书店乌拉拉”店主宇田智子
1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