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春分神
东风试暖。每年3月20日前后交节。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汉代《风俗通义》:鼓者,动也。春分之音,万物含阳,皆鼓甲而动也。
在古人看来,“春分者,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洋溢着气候的平和之美。“更斜袅、东风应时。宜入新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虽然赵师侠的《柳梢青》是写给立春的,但对于节气起源地区而言,春分时节,温润的东风才开始成为盛行风;春分时节,气候意义上的春才翩翩而来。孟春若冬,季春若夏,仲春才最是春天。春分时节,才是真正的“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当然,倘若以年平均气温界定“寒暑平”,节气起源地区大多是在清明和寒露时节(即春分之后和秋分之后的节气)达到寒暑平衡的状态。严禁而言,春分近寒,秋分近暑。
农历二月,有诸多唯美的别称。它或被称为丽月,景色俏丽的月份;或被称为令月,美好、吉祥的月份。它还被称为如月,如者,随从之意,万物相随而出。也有人将“如”解读为延续,温暖在承上启下滴延续着,生命的活力也在延续和增长。
《淮南子》中描述春天,说“孟春始盈”是“柔惠温凉”的时节。感觉春天的性情像一位淑女。人们看到的,仿佛是东风打扮出的一位春姑娘。这时的风雨,也被描述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即使有风雨,也柔和温润,已不是初春时的冷雨,尚没有暮春时的骤雨。对于人们来说,春天的毛毛细雨,保湿润肤效果最好。易吸收不黏腻,水润持久无刺激,完全免费纯公益,属于美容类降水。
春分三场雨,遍地生白米。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有雨庄稼猛。人们历数着春雨的各种好处,降噪、除尘、润物、怡情。用杜甫的话说,是:“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谚语说“春分雨水香”,一是因为它带着嫩绿时节清新的味道,二是植物返青阶段渴望春雨。而且大家希望春雨的时空分布均衡,时间上调匀,空间上普惠。如辛弃疾所言:“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民间绘制的春分神,是一位秀外慧中的仕女,通常是手执团扇、满面春风的形象。其实,人们笔下的春分神,也正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春姑娘。民间关于气象的称谓,几乎都像是长辈,例如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寒婆婆、雪婆婆、冬将军。只有春,被称之为春姑娘。人们或许在春天,才有情不自禁的审美心。
春分神,仿佛是一位护生天使,优雅而温婉,细润而轻盈。眼语笑靥,在天庭端详着大地上蛰虫启户、草木青葱的复活节。
清 任熊 姚大梅诗意图册之 “拍竹凉烟上鬓多”为了搞明白书页上引用的这幅图,我花了大半天时间搜遍全网,最后终于在保利拍卖网站上找到了这幅画的具体题词(标题),单独要找这幅画的图片也非常困难,好在下到了庞志英编著的《姚大梅诗意图册》的电子版,虽然色彩可能失真,但是真的很不错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