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孚”与“俘”
文王周昌所作的《易经》,大量地出现“孚”字。它的含义颇为诡异,战国以来,经学家多把它解释成信用的“信”,结果造成大量语句难以解释。其实,据研究《易经》的高亨先生,这个“孚”乃是俘虏的“俘”之本字。 《说文》:“俘,军所获也。”军队虏获敌方之人员财物谓之孚……古人认为此乃光荣之事,故曰“有孚光”,未济六五云:“君子之光有孚。”句意同此。 引自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在《易经》多个卦,如大壮、解、损、益、井、革、丰、未济等的爻辞中,都有“有孚”,即占卜显示会有所俘获。自亶父迁居周原,周人一直为商朝捕猎羌人,所以周昌在研究《易经》占算方法时,很关注预测捕俘的结果。 全是捕俘技术的,是需卦。周人捕猎俘虏的经验,在需卦中有很多记载。“需”通“须”,字意是等待。这个卦主要是有关设伏和诱敌的技巧的。 引自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易经》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便涉及周昌创作《易经》的目的:研究各种事物背后的因果联系,最终建立一套翦商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引自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逃脱的公羊,顽抗的羌酋
《易经》的大壮卦也是关于捕猎俘虏的,而且爻辞中多次出现了公羊(羝)被捕获和逃脱的场景。 周人捕俘的对象是羌人。甲骨文“羌”的字形,羊头,男人身,所以大壮卦里的公羊应是羌人的代称。爻辞中频繁出现的“壮”字,高亨解释为“戕”,也就是伤。 引自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押解俘虏的经验
除了捕俘经验,《易经》的内容更多是有关如何捆绑和养活羌俘的,既要保证他们不能逃跑,也要让他们不至于因为伤痛和饥饿而死。暌卦九四爻中有“交孚”二字。甲骨文的“交”字,像人的双腿呈交叉之形,所以“交孚”可能是指在押送途中宿营时,要把俘虏的双腿捆绑起来以防止其逃走。 例如:小畜卦九五爻也曰:“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这个“富以其邻”可能指捕获了大量俘虏,自己和邻居们都会富裕起来。看来,周人是部落武装出征,捕俘、进贡之后获得的赏赐,全族人都能分享。 引自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31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创造各族共同祖先“黄帝”
《尚书》不可靠 春秋末年,孔子编辑《尚书》,他认为,那些最古老且可靠的半神帝王是尧、舜和...
-
周人成为商朝爪牙 :去周原
周人黑历史 既然豳地—碾子坡并没有什么外来威胁,为什么亶父和族人还要迁徙?其实,这是武乙...
-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
苏妲己的另一面
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这里说的宫内宦官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
-
《易经》
奇偶、“阴”“阳” 当积累了一定的算数知识,古人发现,数字虽然有很多,但都可以被分为奇数...
> 查看全部3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