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对于城市的“紧张不安”(大约同一时期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本雅明要做的是把它变成一种新兴的实验心理学的语言,转化为“刺激”概念,而这些刺激同时也是“冲击”。于是,波德莱尔变成了这种新经验的宝库,在类似的大众即其他城市居民中(与本雅明不同,波德莱尔不是旅行家),变成对个人有机体攻 击的不断打压。 但随着这一改变以及“冲击”概念的出现,就有必要构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使其能与当下这种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立(而且,其形式和风格也会彰显出那种差异,并作为这种差异的征象而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本雅明觉得他自己必须唤起工业城市出现之前的那种乡村或农民的田园生活,那种不同的时间 性和新陈代谢方式;他还觉得必须将这种对立转化为一种新的术语表述。于是,“经验”这个涵盖一切、用于描述人类普遍生活经历的现象学术语,其内涵变得日益专门化。“经验”这个词,原本包含着教育和学习、富有意义的习惯以及手工艺实践等诸多层面,从而使其含义变得丰富,但现在它必须与在充满压力、神经紧张、人群熙攘和金钱交易的新世界里(换言之,在刺激与冲击的世界里)以一种不同方式所“经历”的东西彻底区分开来。这些当下的体验如今会被归入经验的范畴,即那种一次性事件中所发生的情况,一种突如其来的刺激,它不仅是一种瞬间的冲击,而且会在城市的日日夜夜里以多种形式不断地重复。与那种存储在身体里、融入记忆中的旧的经验不同,新刺激的连续冲击促使其承受者发展出防御机制和抵抗习惯:经验本身就带有习惯,但不是从不断实践中学到并完善的智慧,而是一种外部的防御、内部的信号和警示,是一种回避,甚至是对众多信号的充耳不闻,以及对它们保持警惕的状态。“街头智慧”(Streetwise)是一个在美国那种特别危险的城市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用语,但本雅明已经把它归于波德莱尔。它兼具进攻性与防御性:这就是它与波德莱尔的独特文体创新及犀利语言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语言能穿透与现代性本身相关的再现和可再现性的问题。 引自第219页
2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