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 页码:第222页
“我要笑骂,又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的一半恨一半笑地去看世界。”老舍是这样解释他幽默的来由。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叫做《老张的哲学》,大概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情节矛盾皆有其“钱本位而三位一体”为核心的哲学所致。起初,作为读者很容易陷入作者有风味的幽默之中,调笑与无奈占据着主线,可是最终合上这本书之后,微妙的情感便拥挤着涌上心头,那是一丝愤慨,些许同情,几分无奈的“钦佩”,而幽默消了踪迹。 作者对于老张的描写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的外貌或许难在脑海中再现,但是其对钱的执着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设若那白鹭是银铸的,半夜偷偷捉住一只,要值多少钱?那青青的荷叶,要都是铸着袁世凯脑袋的大钱,有多么中用。不过,荷叶大的钱,拿着不大方便,好在有钱还怕没法安置吗?……”(第九P51) 引自第222页 不仅仅是风景,对于老张来说仿佛世间万物都是兑换钱的手段,老婆是钱买来的,女儿是将来赚钱用的,对于钱的追求,促使了他能不断地克服作为人类的一切需求。而这样可憎的老张,在作者的笔下除了几句黑色幽默,似乎并没有被带上什么不光彩的标签。整篇文章都淡淡的叙述着,一举一动,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善恶的世界,一切都是常态,什么都是允许的,没有多余的画外音的干扰,判断来自于读者自身,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吧。 我本期待尾章的时候能够看到老张惨淡的收场,或是被欺压到倾家荡产,或是倒霉到人财两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老张靠着他独创的人生哲学,步步高升成南方某省得教育厅长,虽说李静这媳妇没有到手,但也在孙家大捞一笔。当初的算盘没有打好,如今娶了两房妾室,算是风风光光的翻了一把。让人语塞的就是孙八爷的哑巴亏,和老张这么多年,被哄得一愣一愣的,好心与善良全成为自己的软肋被信任的人捏在手里,被利用了浑然不觉还自我感觉良好,虚荣心被满满的存在感给撑了起来,飘飘然而远离了陆地,因为这些虚幻的感觉而甘心受老张的驱使,不甘寂寞让他觉得就算是瞎捣乱一番也比无作为来得痛快。不得不说,尽管这不小说产出的年代离如今也有些岁月了,但如此的场景仍然比比皆是,前排吹锣打鼓,嚣张开路受群众挤推扔鸡蛋的总是些老好人,而真正的幕后黑手总是坐在轿子里惬意得依依呀呀,摇头晃脑。孙八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活法,那他的损失也只能算是花钱免灾,好在最后还能觉醒过来,也算是他的收获了。 至于文中的两段萌芽般的爱情,纷纷都凋落成泥,悲伤而幻灭,难免让人感觉有些不解。李静和王德之间,是败给了这之间的女人?还是败给了突然而来的责任?又或者像课本惯用的语句,是这个时代注定的悲剧?或许,都不是。这不是琼瑶剧,老舍先生也决不会刻意去安排一段两人为爱私奔的段子来歌颂对爱与自由的追求。照我的想法,我觉得这是由于老张的哲学。这一切的一切皆有这哲学论而引起,在他论调的引导下,老张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不仅没有蒙受损失,甚至还钱财官位两得。若这哲学论是“正确的”,那么这段感情也是必然要破灭的。老张这番实践的路程,就像是一个癌细胞,压迫和吸收着周遭,不断地发展壮大着。 三言两语,小说结了尾。这不是一部给我们展示善与恶如何斗争,正义与邪恶究竟如何较量的小说。作者作为一个纯看客冷静的描述着,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对战,生活得轨道平静的向前滑动,老张遵循着他的哲学在这个世界上满意的生存者,而那些被痛苦侵蚀的人们依旧夜夜温习疼痛。他们没有人去拯救,是非全凭读者自断,看似是恶魔般得人还在高位上笑着,然而这也许就是生活。也许,当我们真真切切得体会到了这点,或许还能够有所改变吧。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