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快三十的人了,看《步步惊心》居然还能看到泪流满面,又找到小说反复看了三遍,甚至把尘封已久的《清史稿》找出来看看史书上的人物真正如何,我都要笑话自己了,或许,我还不算老吧。呵呵。还是想说说若曦和她身边的阿哥们。只说电视剧、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和小说中演绎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康熙确实把皇位传给了四阿哥,此事不提。 不管是雍正还是其他众位阿哥,甚至包括康熙在内,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计较了一辈子,有谁是最后的赢家?全是失败者,全是到头来一无所有的失败者!又全是痴情种子——四阿哥与若曦,十三阿哥与绿芜,十阿哥对若曦,明慧对八阿哥,八阿哥对若兰和若曦,若兰对青山,敏敏格格对十三阿哥,玉檀对九阿哥,我甚至相信九阿哥最后也是喜欢玉檀的,十四阿哥对若曦也是用情至深的。可是,到头来他们却没有一对儿能善始善终的,死的死,离开的离开。多少无奈,多少痛苦。 先说说八阿哥。小说作者自己都说自己在八阿哥身上倾注了最多感情,写作时就为他哭了很多次,我也是忍不住流泪。这是一个怎样的翩翩美男子啊!一出场就夺人眼球——二十二三岁,身材颀长,着月白色长袍,腰间系着碧色腰带,佩同色玉佩,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其他所有阿哥的出场,都不如他光彩四射。他又是一个“论雅致似竹露清风,看风姿是明珠玉润”的风姿卓绝、温润如玉、柔情似水的男子。这样的样貌、这样的装束、这样的气质风度,对女子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但他又是工于心计的,对皇位志在必得的,他娶明慧是因为看中她的身份和家世,直到最后才幡然醒悟,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维护到死、值得自己一生爱护的人其实是年轻时被自己当做棋子的那个嫡福晋明慧!但他明白的太晚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明慧化为灰烬,我想,当他泪流满面的在休书上盖上那方红印时,那血一般红色的印记永远印在了他心里,带着感动和无限悔恨,那时的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应该爱谁。他爱谁呢?年轻时爱着若兰,但若兰却不为所动,只是固执的守着那份死去的爱情。后来他又遇到了若曦,我相信他是真爱若曦的,但又总觉得他有一点把若曦当作了若兰的替身,毕竟姐妹两个有些相像,他或许是把对若兰的感情移情别恋至若曦身上。不管怎样,他和若曦在草原上的那段时间是快乐的,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样一个人,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被父亲厌恶,母亲离世,没有江山,失去美人,囚禁致死,真的一无所有。所有爱他或曾经爱过他的人,所有他爱或他爱过的人都离开了——父亲、母亲、明慧、若兰、若曦、兄弟,甚至是抛弃了他——父亲,放弃了他——若曦,折磨着他——同父异母的四哥,还有落井下石的那些当初口口称赞八贤王的众位大臣!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为了争夺那高高在上的皇位,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郑嘉颖演得真好。很多时候不用台词,只看他的表情,就明白了他的野心、爱恋、痛苦、无奈和绝望,真是让人心疼。 说到老八,就不得不提若曦。很多人讨厌若曦,觉得她放弃八阿哥转投四阿哥太势力。但是,若曦确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她敬重康熙把他当父亲看待,草原上两次救了十四,雨中跪了两天两夜替十三求情,毫无私心替敏敏格格编舞,老八罚跪她求情,老十抗旨她也求情,听到李公公死讯、张千英被害、眼见玉檀惨死,她都难以自持。这些人有从小玩到大的玩伴,有相知相交的知己,有脾性相投的姐妹,她一个都不放下,一个都不忍丢弃。在她心中,与这些阿哥尽管立场不同但交情是一样的。如果说她薄情寡义,那为什么睿智如康熙爷对她疼宠有加?为什么属于不同立场的“四爷党”和“八爷党”都和她交情至深?那些从小玩心计长大的人精阿哥,能和一个无情女子相交?多位阿哥都曾提醒她让她远离纷争,但她还是自己把自己搅进了漩涡,因为她心中割舍不下。其实,当明明知道前方就是死路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感情战胜理智的勇往无前、飞蛾扑火的走下去呢?除非,像明慧那样深深爱着八阿哥。八阿哥落魄后,明慧明明知道以后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但她还是拼命地独自为丈夫而战!勇敢地让人敬佩!那是需要多深的爱才能支撑起的力量?若曦自问:“我是不是爱的不够深?”明明知道日后以悲剧收场,她怎么能爱得深呢?在那样的宫廷环境中,是不是要先活下来才有心情谈情说爱?这样的心结,又有几人能完全解开,不管不顾?还有,对若曦这个现代女子而言,八阿哥是谁?那可是亲姐夫啊。与别的女人共享一夫,她做不到争风吃醋后转身就与丈夫风花雪月,更何况,“别的女人”里包括自己深爱的姐姐。这样的心结,又是有几人能解开?难怪她对八阿哥爱的不够深!只因两人中掺杂了太多杂质。 我相信若曦刚开始找四爷是为了自保,为了躲避政治风暴,更相信她最终深深的爱上了四爷,一如四爷爱她。其一,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她抗旨不嫁十四爷。虽然她知道四爷最终登上皇位,但是她不知道她抗旨不尊会有什么后果。如果当时康熙砍她的头,甚至牵累到她的家人,那她的抗旨岂不是毫无意义?可她却将这毫无意义的事情勇敢地做下去了。她不怕死,她怕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如果她只为自保才找了四爷,那她也完全可以为了自保嫁给十四爷,毕竟她知道十四爷的结局还不算太坏,十四爷不会委屈他,也能让她享受荣华,但她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选择了四爷,甘受六年责罚选择了坚守——选择的时候,她怎么知道康熙爷不砍头?她又怎么知道康熙爷的责罚要多久要多苦?她还是选择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爱呢?其二,和八爷在一起时,她虽然生理年龄是个18岁的小姑娘,但心理上却是个29岁的现代女白领,她还憧憬着真爱,向往着自由。她不嫁八爷,因为她怕与八爷的感情会消磨在与其他福晋的争风吃醋中,她的尊严不允许她与别的女人共享一个男人。她想嫁给一个彼此真心相爱的男人,不想像一件东西一样被赐来赐去,她要自由的恋爱。那时的她,还守护着现代女性的尊严和自由,这同样是她不愿意嫁给十爷当侧福晋的原因。但是,在宫里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她累了,妥协了,她自以为愿意放弃自由和尊严,追随四爷。她以为她放弃了,可是当她看到四爷翻了年妃的牌子时,心如刀绞。她恨不得远远地离开紫禁城这座大牢笼,但却因为深爱的那个人而留下。其实,她还是那个向往自由,维护尊严的女子,只不过,在爱情面前,在四爷面前,她最终是心甘情愿的放弃了这两样原本对她来说十分宝贵的东西。当一个女子愿意放弃尊严,愿意把自己囚禁在一个牢笼里去陪伴一个男子时,这难道不是爱情吗? 终于说到四爷了。这也是个痴情的主儿,是个面冷心热的主儿,是个让人心疼的主儿。看上去,他像是最终的胜利者,既赢得了江山,又抱得美人归,可是,他真的是赢家吗?康熙在位时,他谨小慎微深得圣宠,却不想最后皇阿玛居然要将皇位传给十四弟(此为杜撰,真实历史是康熙传位皇四子,此处不提);终于凭借己力登上皇位,却不被亲生母亲承认,甚至母亲在临死前还要大骂他为“逆子”不认他这个儿子;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联手与他相斗相残,同胞弟弟十四阿哥也与他彼此伤害;未登基前,他心中最爱的若曦和十三弟受苦时,他无能为力,心中苦痛无处诉说;当他终于继承大统,以为能与若曦长相厮守、苦尽甘来时,却发生了种种悲剧,最终只能含恨阴阳相隔;甚至与儿子弘时矛盾重重。我还记得小说中最后一段描述的情景:夕阳西下,雍正一人站在景山上,俯视整个紫禁城,眼中空无一物。全文最后一句话:爱与恨都已离去,只剩他了。每次看到此处,都忍不住心酸,那个背影孤绝面色冷峻的人是皇上,但也同样是人啊,他也会寂寞也会孤独也会脆弱,可是,他寂寞时找谁排解?孤独时找谁相伴?脆弱时与谁诉说?他的心真是铁石心肠吗?为了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力,他也失去了太多。这既是他应得的代价,也是他最大的无奈和悲哀。他与八爷一样,没有了骨肉手足亲情、没有了男女爱情,谁又敢与他分享友情?他是成功的皇帝,也是失败的男人。 与若曦交情至深的还有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阿哥头脑简单,鲁莽冲动,年幼时对若曦一见倾心,他是若曦穿越回清朝后的第一个朋友,他的简单能让若曦想笑的时候笑,想哭的时候哭。他是若曦在八爷府时能让若曦开心的人。他真心的关心若曦,尽管时常帮不上她什么忙,但那份真心却假不了。如若曦所说“无关风月,只为真心”。难得。 十三阿哥是那个年代的奇男子。一个生于帝王之家的阿哥,居然向往自由,向往过骑马、携剑、佩笛的江湖生活;一个阿哥,居然与风尘女子绿芜结交并用情至深。他重情重义,对自己敬重的四哥从来都不离不弃,甚至甘愿顶罪,被幽禁十年落得一身病痛;虽然他始终是四爷党,但在雍正让八阿哥罚跪时他也会心疼说情;十四被雍正拘禁于后宫,他时常来与十四下棋聊天,他像若曦一样放不下八阿哥他们。他洒脱不羁,能文能武,精于骑射,擅长音律,这个崇尚自由与平等,重情义的男子,能与来自三百年后的若曦成为知己,也就不难理解了。十四阿哥刚出场时是个风度翩翩的少年,英姿挺拔,后来成为威震四方的大将军王,这样一个富二代官二代,难怪成为宫中所有女孩子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与若曦是从小吵到大的朋友,小时候吵长大了还吵,观点不同要吵,为了维护心爱的人更是要吵,但两人的交情不仅没有吵完,反而愈久弥深。我搞不清楚他对若曦的感情,或许他也是深爱若曦的,否则也不会三次向康熙请求赐婚,也不会冒着被雍正嫉恨的危险搬出康熙遗诏要求迎娶若曦。如果他真爱若曦,那他的爱掩藏的太好了,他为了若曦幸福甘愿撮合她和八阿哥,甘愿在明知若曦不爱自己的时候迎娶她只为了让她解脱,甘愿把若曦不要的金钗藏了一辈子。幸好有他,才让若曦享受到最后的清静时光,陪着若曦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旅程。若曦嫁给他后,反而能毫无顾忌的去爱四爷,这都拜他所赐。他对若曦真的很好。 十三和十四,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与感情真是纠葛。两人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但是,草原上十三帮十四遮掩,帮十四逃过责罚;十三被囚禁后十四去找皇阿玛说情,帮绿芜进了养蜂夹道伺候十三并对十三家人照顾有加;虽然这中间都多少有若曦的关系,但两人间这又是怎样的爱恨纠葛啊!互相打击是为了争夺皇位,互相照顾是因为手足之情。他们原本就是兄弟,却因为追随不同的大哥而彼此仇恨。电视剧结尾时,十四被雍正拘禁后,十三常与他下棋聊天,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彻底的放下才能过的舒心,这才是真正的手足情深。看着两人的这一幕,我终于因为感动而流泪,不用光因为心痛而流泪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