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 页码:第91页
一个学生说:“听了梁先生的课,如醍醐灌顶,清楚了建筑具有的双重属性。” 思成听着,一歪头问道:“好哇!那就请你说说看。” 这个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一样咬文嚼字:“建筑具有的物质属性,使它与一些只具有精神属性的纯艺术区别开来——如音乐、舞蹈、美术……同时,建筑又具有精神属性,它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必须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看着梁先生。 思成肯定地点点头说:“不错,我们面对一个建筑物,就能理解这位同学所谈的。建筑具有不同层次的属性,最低的层次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安全感和舒适感;第二个层次要求的是美观的形象,体现为‘悦目’。最高的层次要求创造出艺术美,以陶冶人的心灵。这一层次重在体现出‘赏心’。当然,建筑最低层次的属性是它最本质的属性。从原始人的洞穴,到农民的茅草棚和人们野外宿营的帐篷,无论是谁,都需要星空下的一处房屋,需要一个能够遮蔽自己的地方。这是本能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一部建筑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无论是苏轼的‘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还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体现了这层意思。至于建筑的第二、第三个层次,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对更高的精神需要的追求。” 徽因接过了话题,她语速很快地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具有这三个层次的精神属性。例如仓库、车库和许多贫民住宅,这些建筑的精神因素就近乎于零;学校、医院、办公楼的精神因素有所提高,但主要还是强调其实用性;美术馆、博物馆、剧院和公园体现了‘悦目’这一特性,就是说不但要求它们实用,还要求它们美观,好看;至于宫殿、园林的精神因素比例就更高一些;而纪念碑、凯旋门这样的建筑几乎没有什么物质功能,已接近纯艺术的雕塑作品。应该说,所谓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后几种建筑上,我们平常欣赏的也主要是这几类建筑……” 引自第91页
4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